】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疫情下全球经济呈现新特点新趋势
http://www.CRNTT.com   2021-03-16 08:27:35


 
  二是疫情加速了世界经济重心“东移”进程。与欧美发达国家“集体熄火”不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较为成功地控制住了疫情,为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表现一枝独秀,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也是唯一保持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更跃升为当年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越南、泰国等中国周边国家在控制住疫情后,迅速复工复产,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组。IMF最新预测指出,2021年亚洲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长率将回升至8.3%,较全球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

  三是中美两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首先,中美在全球GDP中所占比重继续增加。2019年,中美两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约为40%。鉴于中美两国经济增速均高于全球经济萎缩幅度,预计今年中美两国占全球经济比重将进一步增至42%左右。其次,中美与其他经济体差距进一步扩大。根据世界银行数据,除中美外,2019年GDP总量排在前十位的国家还有日本、德国、印度、英国、法国、意大利、巴西和加拿大,这8个国家2020年GDP增速均落后于中国和美国,这意味着在经济上,其他国家与中美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眼下,后疫情时代经济稳步复苏正成为各国的共同期盼,但复苏之路并不平坦,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经济复苏还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新冠疫苗接种成为重要变量。国际组织对今年经济的乐观预期都建立在疫苗大规模接种的前提下,但是,当前新冠疫苗存在产能不足、分配不均等诸多难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直言,目前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未能确保公平,已接种的疫苗有75%都集中在仅仅10个国家。这些都可能影响各国复苏前景。

  其次,“K形复苏”正成为全球担心的经济走势。不同于以往,本次全球经济复苏可能出现重大分化风险,这种分化不仅存在于不同人群、不同产业之间,也体现在国与国之间。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2月初提醒,尽管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5%,但有150个经济体今年或将无法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再次,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效性值得考量。为应对疫情、刺激经济,各国先后出台了多轮货币和财政政策,目前不少经济体面临货币政策捉襟见肘、财政政策“无米下炊”的局面,且超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金融投机风险加剧、债务激增等隐患正逐步显现,值得警惕。

  古特雷斯说:“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的灾难,但也能够成为人类的新机遇。”危与机的辩证法颠扑不破,疫情的“危”能否真正转化为机遇的“机”,既取决于各国的奋斗与努力,也取决于能否真正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

  经历了一年多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搞排他性的“小圈子”,只会让世界经济的复苏之路变得更加坎坷。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言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