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当影视作品的文本缺陷被“爽”所掩盖
http://www.CRNTT.com   2021-03-23 09:39:13


  中评社北京3月23日电/据文汇报报道,《赘婿》火了,说实话颇有些意外。戏台上的这点事儿,有的时候真是说不清。一个演员能不能为大多数观众接受与认可,除了本身的“能耐”之外,往往还真要靠一些叫做缘分的东西。从《庆余年》中的范思辙到《赘婿》中的宁毅;从《漫游记》到《奔跑吧》,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综艺节目,作为影视演员的郭麒麟,显然比乃父更具有“台缘”。

  然而,笔者始终认为,一部剧作能够成功或者至少说能够成为话题,单靠某位主演的观众缘以“人保戏”,显然是不够的。“回归文本”从来不是,也不应是一种仅具有文学理论研究意义的无力空喊,“内容为王”仍旧是影视评论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在笔者看来,是否有一个成熟的精致的文学底本,依然是影响一部影视作品得失成败最为重要的充分不必要因素之一。

  考虑到观众群体的不同,网剧《赘婿》对同名网络小说进行了有意识的改编,但仍没能避免评分的下滑。

  新趋势:以网络小说为文学底本创造出不少话题剧

  一个专门全新创作却尽善尽美的剧本毕竟难得,拿在文学市场上已经飞了一会儿的成熟IP改编,显然是当前影视剧创作领域最为事半功倍的巧门:一方面原作已经经过读者和评论界的检验,本身质量有一定保障;另一方面,原作自带流量与粉丝,改编剧作后期宣发也便当很多,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文学佳作的剧作改编也并非是什么新鲜事,从《柳毅传》《西厢记》等传奇话本,到四大名著、《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再到《一地鸡毛》《尘埃落定》这些当代文坛获奖作品,自上个世纪以来就有各种被改编的历史,历历可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