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为APP收集个人信息范围画出红线
http://www.CRNTT.com   2021-03-23 09:52:39


 
  以往,运营者常以“用户同意”作为收集非必要信息的挡箭牌。在动辄数亿下载量的超级APP近乎垄断的情况下,用户一端并无选择权,不同意则无法正常使用。以此看,新规在互联网反垄断方面亦有其积极意义。比如,新规就明确,网络直播、短视频、新闻资讯等12类APP无须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这意味着用户读新闻、刷短视频,都可以选择不注册,这无疑更有利于个人信息保护。

  据工信部消息,截至2021年3月,经过为期两年的专项整治,共完成73万款APP技术检测工作,发布12批次对外通报,责令整改3046款违规APP,下架179款拒不整改的APP。去年5月,公安部也曾公布违法收集个人信息APP十大案例。但相关违规问题,仍时有报道。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内存优化、智能清理等方面部分APP存在违规处理个人信息等问题。

  由此可见,治理APP侵害用户权益是一项长期工程,也凸显了相关立法工作的重要性。为此,我国目前正加紧制定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系列法律,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如今,移动互联网已不只是一张普通的网,更是我国新基建的重要内涵。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在明确加快数字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了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毫无疑问,明确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是移动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我国新基建建设的必然要求。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