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构建中国特色人口老龄化应对方略
http://www.CRNTT.com   2021-03-28 08:04:43


 
  应对与路径

  文章强调,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央为此提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综合考量,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劳动生产率,形成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是老龄化社会保持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要看到,对于很多发达国家而言,人口转变过程是自然的、无须政策干预的,因此人口老龄化也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资本和劳动相对价格的变化,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机制,就可以形成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经济增长方式。然而,中国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大大压缩了人口红利的窗口期,很容易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对经济发展形成冲击性影响,而且难以通过自发的机制实现结构变化,必须辅之以经济发展政策的干预和诱导。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重点需要把握:

  第一,推动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应用。老龄化社会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冲击就是劳动力市场规模的不断缩小,因此鼓励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应用在经济发展政策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应用必须辅之以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再分配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提升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目的。否则,就会出现收入差距扩大、与老龄化相关的贫困加剧等不利局面。

  第二,形成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在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推动形成更具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和更广泛的就业,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被德国等很多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的经验所证实。同时,还要针对女性劳动参与率不断下降的情况,通过打击就业歧视、补贴生育、加强托幼公共服务等措施,加大力度鼓励女性的劳动参与。

  第三,尽快完善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延长退休年龄,既可以提高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也可以缓解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在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建立养老金领取弹性制度,即早领低水平、晚领高水平,既可以满足不同劳动者的个性化需求,也可以更充分地开发有就业意愿的老年人力资源。而从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看,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提升基本养老金待遇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可考虑将现有制度整合成个人缴费相关的养老金、单位补充养老金、个人养老储蓄等多个层次叠加的老年收入保障体系。同时,通过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不断提高养老资源使用效率,增强系统的可持续性,从而更好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