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遣唐日本留学生与海上唐诗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21-03-30 09:24:40


 

  日本朝廷对遣唐人员发[~符号~]、绵、布等作为入唐费用。留唐期间,外国来宾衣服食宿都是朝廷免费招待。《唐会要》记载对外国学生“衣粮准例支给”。《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僧荣睿等蕃僧,“入朝学问,每年赐绢廿五匹,四季给时服”。各地方有时还有破例优待,学问僧在途,有时也能得到布施,但这只是一方面。学问僧朝拜圣迹,寻师问道,游走各地,有时也很窘困。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和圆珍《行历抄》这两部留唐日记,留下不少这样的实例。有时“主人极悭——乞一盘菜,再三而方与”,“一撮盐,一匙酱酢,非钱不与”,“不许客宿”,且“再三嗔骂”。一行四人的行李,雇人挑,雇驴驮,一天行二十里,三驴每天得付150文。渡河每人5文,驴每头15文。他们也要担心衣食无着。为取得通关文件,要“托有力人用物会计”。住店要付房租,住寺得助缘香火钱,办事托人要通关,巡礼需要旅费,从师要出学费,收罗资料,也须费钱。空海代笔的《为橘学生与本国使启》说橘逸势在唐“日月荏苒,资生都尽。此国所给,衣粮仅以续命,不足束修读书之用”。这种情形,在当时应该不是个例。

  但他们依然遍访名寺。长安各名寺之外,最澄、圆载、圆珍到天台,灵仙、圆仁到五台,普照、荣睿、玄朗、玄法等人到扬州,还有越州。入坛灌顶,研习经论,接受禅法佛法;求取内外书,除求赠外,也省吃俭用购买。《旧唐书》就说他们“所得锡赉,尽市文籍”。他们还大量雇人抄写,自己抄写。空海《与越州节度使求内外经书启》自述“衣钵竭尽,不能雇人,忘食寝劳书写”。《与本国使请共归启》也说他“忘飡耽读,假寐书写”。2004年10月西北大学博物馆征集收藏有井真成墓志铭,记述这个日本养老元年(717)随第八次遣唐使来唐的留学生“岂图强学不倦,闻道未终”而突然去世。在窘境中强学不倦,不是个例。他们带回大量佛经和文学经籍。空海携回日本就有不少唐人诗集和诗文作法类书,回日本后因此编成《文镜秘府论》。和唐文人交往,空海不论在福州还是在长安、越州,都有文学活动,在越州,有朱千乘等人赠诗。最澄回日本,台州吴[~符号~]等九人赋诗相送。栖白、皮日休、陆龟蒙、颜萱与圆仁、圆载都有赠诗。晁衡与王维、李白、储光羲、包佶、赵骅等诗人的交往更为密切。

  这和唐本土文人的诗路之游不同。要在有限的留唐时间里,完成求学求法的使命,日本遣唐留学生、学问僧没有从容潇洒的名山漫游,没有闲逸宁静的隐逸之游,当然,也没有宦游和贬谪之游。这是一条在风浪里艰难搏击之路,在窘境中强学不倦之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