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崇明前哨:当代艺术的“降临”与改建
http://www.CRNTT.com   2021-04-01 11:04:13


咖啡馆外部(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王青第一次来到前哨湾在策划“降临”展之时,当时设想展览将吸引人群来“打卡”,需要提供休憩之地,也就有了自建屋改造计划。但此地的改造并非首次,回忆当时在前哨湾所见,王青说,能看到过去有过发展的图景,但因为多重原因没能动工,房子依旧是破的,但门口立了几个介绍性标牌,写着这房子未来的模样。但因为旧屋改建并非新建,进程不如预期顺利,直至2020年春天,由农具房改造的咖啡馆和老房改建的民宿才完工。

  没有历史沉淀的前哨,让一切均有可能

  前哨村的历史,大约从1968年围垦开始,在此后的40余年中,因为交通不便等因素一度成为经济薄弱之地,也渐渐少了生机,随着崇启大桥的通车,这里的交通开始便利,但村中可望见的风车,提醒着这里在地理上依旧是崇明的边缘。

  当“日本濑户内海艺术祭”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方式,与其有着相似基础的前哨村是否可以借鉴这种模式?这也就是“降临”展“降临”在前哨湾的背景。以当代艺术注入为始,一场艺术介入其中的乡村改造,“点状”启动——首先是点缀在田间的公共艺术作品和艺术展厅内的展览,再来便是一栋一栋趋于荒废的旧屋改造。

  王青在前哨村的第一个改造项目是在农具房的残垣断壁之上,用轻钢结构重新搭起纯白底色的咖啡馆。如果在作物丰茂的时节到访咖啡馆,穿过田地走入咖啡馆将是别样的体验。咖啡馆四周以玻璃围合,让自然进入空间内部;屋顶采用农村简易房屋常用的灰色彩钢屋面,单向的大坡面既方便了本地施工队搭建,又填补了空间连续性。
 
  走入咖啡馆内部,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采光井和绿植中庭,这再次将室内外空间做了链接,也让人再次观照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地面上,水磨石材料与原有的水泥地面的结合,并保留了原有断墙的墙基,让植物从中破土而出;拆废下来的破砖也不浪费,成为搭建吧台的材料。这也让新咖啡馆与旧农具房嫁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