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康熙不仅是君王还是高产水稻培育专家
http://www.CRNTT.com   2021-04-02 15:08:05


 
  康熙还希望把御稻米向炎热的南方地区推广,并且希望能够在南方培育出一年两熟的双季稻。《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第四集之卷三十六有康熙作早御稻一诗,其中“若使炎方多广布,可能两次见秧针”,即为这种想法的体现。《康熙几暇格物篇》之御稻米部分亦载有康熙对栽培双季稻的可行性分析。康熙认为,与北方相比,南方天气更暖和,因而南方的稻谷比北方的要早熟;如能在南方推广御稻米,那么就有可能实现一年两收;在夏秋交替时节,稻谷供应往往吃紧,这种双季稻如能实现,就可以使得亩产倍增,百姓的粮食储存也会更多。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赐给时任苏州织造的官员李煦一石御稻米种子,让他在苏州试种。在清代,1石等于10斗,1斗约为14斤。李煦自康熙五十四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每年都要以奏折的方式向康熙详细汇报培养双季稻的情况。故宫博物院藏《李煦奏折》,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李煦进行双季稻试验的方法和效果。康熙五十四年四月初十,李煦开始了第一次试种插秧,七月十三日第一次收割,种植时间为100余天。而苏州当地的单季稻,种植时间约为150天。随后,他选取了部分谷种,在七月二十八日再次插秧,秋后进行第二次收割,亩产量不足一石。康熙提醒李煦种稻的时间有点晚,要注意苏州的节气特点,把握好插秧和收割的最好时机。随后,康熙派精通水稻种植的官员李英贵去苏州,给李煦现场指导。由上可知,李煦第一次试种双季稻的效果不佳,但至少说明,在南方种植双季稻是可行的。第二年,李煦扩大了试验田种植面积,根据苏州节气特点,将插秧和收割时间均适当提前,结果获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并证明了双季稻比苏州当地的单季稻亩产量更高。同年,康熙朱批李煦,希望将御稻米进一步推广到江西、浙江等地。这样一来,双季稻就在我国南方地区逐渐普及。

  康熙开展的上述水稻试验,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我国传统农业从数千年前到清代顺治时期,主要都是通过自然留种的方式来栽培水稻。康熙采用了单株选择试验法,在丰泽园里挑选出优质的早熟稻种;又通过对比试验法,在长城以北地区推广了水稻种植,并且在江南地区培育出了双季稻。这些皇家水稻试验及取得的成果,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