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作妖的“墓地贷”戳痛中国社会痛点
http://www.CRNTT.com   2021-04-05 17:31:03


  中评社香港4月5日电/3月中旬,昆明一陵园与当地银行联合推出“墓地按揭贷”,最高能贷款20万元(人民币)且不需要抵押。虽然销售方称此举是为了“给客户子女或孙辈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但消息一出便引起全民声讨,随后该项目被叫停。4月1日,中国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谈及此事时批评道,个别银行打着所谓金融创新的旗号,挑战社会痛点,引导居民过度负债,触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脱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

  美国《侨报》4月2日载文《作妖的“墓地贷”戳痛中国社会痛点》,文章说,中国央行为何措辞如此严厉?当下,人口老龄化还在不断加剧,丧葬业里“人多墓少”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年的北上广,“阴宅”价格上窜速度丝毫不逊于阳宅。“阴阳之间、房住皆难”早已成为年轻人不可承受之重。

  然而,由于老人自身已不具备还款资质,“墓地贷”极力争取的客户无疑还是子女后代。陵园与银行抓住这样的时代镇痛精准营销,既无法治疗时代病灶,也不能缓解年轻人的生活负担。

  随着官方的权威发声,一场沸沸扬扬的“生死大戏”在“戳社会痛点、踩良俗底线”的批语中盖棺也是民心所向。但这背后的利益逻辑的确如邹澜所言,尽管只涉及个别银行,但应引起足够重视。中华文明以孝道治天下,殡葬作为刚需,势必为市场提供了逐利空间。资本逐利无可厚非,但总要注意吃相。作妖的“墓地贷”的推出,其内在逻辑与“金融为民、金融惠民”根本无关,他们以“孝之名”大行“促消费”之事,贩卖的实则是“死不起”的社会焦虑,扯下公益的面具,暴露的还是铜臭的嘴脸。如果拿“对亡者的情感”放贷也能被称之为“金融创新”的话,社会发展到今天,商业与公德之间恐怕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底线。

  中国推行殡葬改革已有多年,很多乱象却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仅围绕墓地,近年来就先后曝出天价墓、豪华墓、活人墓及墓地贷等诸多问题,每年清明前后,墓地市场都会有些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冒头。归根结底,还是供给端不足所致。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呼吁“生态殡葬、绿色殡葬”的声音越来越多。为节约土地、遏制墓地乱象,相关部门不妨在宣传生态殡葬的新观念上做做文章,引导大众选择更环保的树葬、海葬、壁葬、花葬、坪葬等新方式,推动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