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13日电/据解放日报报道,“创业路上,如果有了‘蜗牛’的不断试错精神和坚持不妥协的恒心,每个创业者都可能达到心中的目标。”这是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刘志阳团队主编的《创业画布》中的一句话。
《创业画布》是上海财大诸多创新创业教材中的一本。经过15年的摸索,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创业教材已形成体系,打造出创新教育的“上财方案”。
15年形成创业教材体系
教材编写不能一蹴而就,本身也是个不断吸收、传承和创新的过程。自2003年开始,上海财经大学在本科开设《创业学》课程,最初在课堂上使用的是国外的翻译教材。2006年,一些学生提出“为何创业学以西方经典创业理论为主,教材中更多出现的是FACEBOOK、亚马逊等国外案例?”这引发了教师团队的反思,刘志阳说:“这些案例都建立在西方经济基础之上,缺乏对中国创业独特性的研究。”
于是,刘志阳决定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学》教材。“苏南模式”“温州模式”“蛇口精神”等改革开放初期的创业模式,以及阿里、腾讯、字节跳动、滴滴等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楷模等,这些在中国诞生的创业文化和创业企业出现在他编写的创业学系列教材中。刘志阳不断深入初创企业一线,搜集上海乃至中国的本土创业案例。从2006年到2008年,历经3年的暑假集中采编,才有了第一本《创业学》教材的正式出版。之后,刘志阳团队在2012年至2020年间,又相继编写《创业管理》《创业修炼》《创业画布》《社会创业理论和实践》《创新创业基础》系列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