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专利沉睡 院校评教授能否突出成果转化
http://www.CRNTT.com   2021-04-13 11:48:58


 
  “现在需要鼓励高校教师积极投身到产业转化中。”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说,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现在很多企业缺乏产业升级需要的技术,高校的高价值专利挖掘工作正当其时,现在我国高校有大约六七十万件发明专利在沉睡。

  据介绍,发明技术的高校教师深度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功率高,结果令人欣喜:除了北京工业大学张跃明打破日本企业的垄断,解决了国产工业机器人走向高端的难题,近年来高校涌现出一大批产业化的成果,比如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毕玉遂研发团队发明新型发泡剂,一件发明专利许可使用费5亿元;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个体化医学基因检测技术”7件发明专利,转让费1.8亿元;西南交通大学磁悬浮二代工程样车专利技术合同签约超1亿元……北京、山东、湖南、四川多地高校的高价值科技成果均成功实现转化。

  现实“尴尬”:科技成果转化成功还不如多发论文

  虽然一个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到成功产业化,技术发明人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要克服理论验证、中试、资金投入、国际市场竞争等重重困难,但尴尬的是,在当前的职称评定体系中,张跃明这样的人并不占优势,只能靠破格晋升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司鹏博告诉记者,“高校职称评定中确实存在‘唯论文’‘唯项目’‘唯帽子’等不良倾向,不过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家为新时代高校人才评价指明了方向,学校正在职称评审、高层次人才评价等工作中探索分类、多元化评价机制,为取得突出贡献和重大突破的优秀教师开通绿色通道,张跃明便是受益于人才评价改革的典型代表。他成功解决工业机器人的‘卡脖子’技术并且实现产业化,已经突破职称评审条件限制成功晋升教授,也成了学校人才评价改革中的里程碑。”

  “不仅是在高校,科研院所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帽子导向’‘论文导向’的问题还未解决。”欧阳钟灿院士介绍,“有一位青年科研工作者,发明了三原色激光显示并成功实现产业化,但学院多次推荐到学校评教授,却因为没有‘优青’与‘杰青’等‘帽子’被刷掉。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不如多发论文,这很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亟须改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