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16日电/2018年的4月13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全球目光转向中国海南。习近平主席宣布将在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3年之后,新冠疫情阴霾下的国际经贸环境依旧充满不确定性,但海南自贸港建设不仅没有因此放缓,反而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营商环境显着改善,发展动能持续加强,加速成为中国开放的新高地。
中国网发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文章表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侧风,一些国家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做法,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全球经贸秩序。面对更为严重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威胁,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变得更为脆弱。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举措,大幅增加了全球资源配置的成本,更使得大量的最不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经济体遭遇严重困境。而缺乏足够的信任使得商业活动变得更为“短视化”,全球芯片供应严重短缺正是其严重后果之一。
文章指出,面对各方对经济全球化的质疑,中国维护多边经贸体系的声音和持续扩大开放的行动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而海南自贸港则是这一行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全球化的持续前行助力。虽然海南原有的经济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但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开放实践相比,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无疑是超前的。
首先,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超前表现在制度设计理念和目标上的超前。海南自贸港在开放水平上对标国际一流的自贸港,坚持高起点谋划和高标准建设,但更结合中国特色和海南定位,突出改革创新,要在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高水平的布局为海南自贸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也有可能使得海南成为中国履行碳减排承诺的领先区域。
其次,海南自贸港的地域和产业系统推进开放超前。海南全岛范围的开放需要系统的集成,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具有明显差异的城市、乡村和自然景观,开放需要复杂的协同。自由贸易港并不意味着单纯的港口,而是以港口为支撑的经济产业体系的开放。海南地理位置特殊,四面环海的地理条件为实施相对独立的海关监管和发展海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与其他区域不同,海南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低端制造业发展,注重有效利用自身优势,重点培育包括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现代产业体系,将不断改进生态环境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
第三,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保障与平台建设也是超前的。海南自贸港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目标实现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以特殊的税收制度安排为保障。迄今为止在关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的制度大大增强了海南对全球高端消费品、高级人才的吸引力,进而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支撑。在海南举行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成为进博会后又一重要展会,为全球参展商提供开拓中国巨大市场的机会,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高品质的消费选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以“管理分化的复苏”为题,对全球经济因疫情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提出警告。面对后疫情期新的国际环境,各国经济发展路径的分化可能加速,积极调整和适应环境变化,抢抓先机可能意味着获得更强的动力和更高质量的发展。相比而言,IMF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更有信心,将中国2020年的经济产出预期增长率上调2个百分点至8.4%。
文章最后说,作为正在加速形成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海南逐渐成为各方发挥自身优势的理想地,3年来实际利用外资额连续翻番,超过了过去30年总和的一半。尽管如此,海南自贸港的发展仍在加速,新一批政策的出台和红利的落地,仅仅是这场宏大发展交响乐的序曲。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更多企业正在入场,期待各参与方共同演绎,推动海南自贸港成为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国际循环的交汇点,为各方创造更可持续的更高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