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美联社专访实录
http://www.CRNTT.com   2021-04-18 13:44:22


 
  森:您提到美方应加强努力,弥补退群造成的伤害,您有什么具体建议吗?

  乐:美国至少有一件事可以做,在应对气变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转型,真正发挥示范作用,而不是一味指责、甩锅中国。

  森:下面我想转到人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美中之间分歧很大。我们也听到,拜登政府在涉及新疆、香港方面有很多声音,美中之间也有很多言论交锋。这个问题看起来很难处理,美中将如何弥合分歧?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是否会影响到其他双边问题的进展?

  乐:中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两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在人权问题上有分歧是正常的。但关键是不能把分歧点变成冲突点,更不能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不要在人权问题上好为人师,当教师爷。人权的内涵很丰富,不同国家、不同族群有不同的人权诉求。对于叙利亚、利比亚的难民,他们对人权的诉求是要生存,要工作,有饭吃。即使在美国,不同的族群也有不同诉求。被警察“跪杀”的弗洛伊德的诉求就是要能呼吸,广大非洲裔美国人的诉求是“黑人的命也是命”,受到不公正对待甚至暴力威胁的美国亚裔的诉求是免于伤害、恐惧和歧视。

  人权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具体到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人权实践。就拿抗击疫情来说,国际公认有效的抗疫做法是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隔离14天。但是有的人就是不愿戴口罩,也不愿保持社交距离,照样聚集聚会,隔离也就象征性的3天、5天。中国政府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将1100万人的城市武汉封了76天,当时还有人指责我们违反人权、限制自由,事实证明我们恰恰是保护了人权。但我们并没有把我们的做法强加于别的国家。既然有人愿意以生命为代价,甚至以死亡几万、几十万人的代价来维护其不戴口罩的权利,维护其所谓自由与人权价值观,那我们也无话可说。回到你刚才的问题,避免因人权分歧影响合作的最好办法就是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互不干涉。

  今年是“阿拉伯之春”十周年。当年美国就是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口号对叙利亚、利比亚等国进行干预,被称为“阿拉伯之春”。但是现在十年过去了,“春天”在哪里?看看那里多少人饥寒交迫,多少人无家可归,战乱使他们失去了可以发展的十年。而那些实施干预的人他们真的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家的人权吗?他们制造的是人权灾难!这个教训很深刻。现在没有人再说“阿拉伯之春”了,因为结果我们看不到“春天”,有的只是战乱、饥饿和难民。我们不能让这种悲剧重演。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