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模式的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由何而来
http://www.CRNTT.com   2021-05-04 00:12:20


 
  三、中国制度的胜出当之无愧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影响力吸引力的竞争一直非常激烈。自1989年东欧剧变及至苏联解体起,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社会主义制度受到普遍质疑。对制度的质疑,又动摇了对道路、理论、文化的信心。一段时间以来崇拜西方之风盛行,特别是在知识界,有的人言必称美,有的人甚至直接成为了西方制度的代言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重锤反腐,冲破障碍,迎战风险,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进行全面重构重塑,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尤其是经过南海斗争、东海维权、反击美国贸易战、抗疫斗争和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等伟大斗争、伟大实践,“四个自信”不仅为全体中国人民照亮了前行的方向,也为世界各国人民立起了可供参照的路标和灯塔。只要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则标志着人类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在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个庞大而充满希望的数字。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是苏东剧变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谁更具优越性的一次大检阅,直观验明了哪一种制度更符合人类的共同福祉。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4月21日时20分,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142237637例,其中死亡3033084例。其中,作为世界最发达国家的美国,累计确诊31739932例,累计死亡567736例,高居榜首。难怪不久前接替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的拜登会不无悲伤地称,“一年来因疫情丧生的美国人数超过一战、二战和越战里丧生的总人数。我们因病毒失去的生命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还要多。”幷下令美国所有联邦建筑降半旗5天。对美国而言,这是在向逝者致哀,但在世界上更多人看来,这是在向事实偃旗低头,真正随之降下的是曾经的制度荣光。

  与美国在新冠疫情中应对无方相对照,中国不仅在抗击疫情中交出了令人羡慕的答卷,而且在应对全球性难题--消灭贫困方面也为世界做出了表率。就在中国取得抗疫斗争基本胜利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自此,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不仅兑现了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诺言,而且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中国历史上几个“盛世王朝”也没有完全解决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纵观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习近平语),这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但从长远看,随着几亿中国人的绝对贫困一起摆脱的,将还有世界上更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观望和犹疑。

  四、中国制度优势吸引世界目光

  正如基辛格所预言“新冠将会永久改变社会秩序”;“中国已成为全球力量平衡的最大赢家”;“中国模式可能会影响发达国家迄今的主流思想”。美国权威政治评论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西方先贤们设计的‘理想制度’,却沦为党派斗争的工具,相互掣肘,互相拆台,在野党不遗余力地制造各种麻烦和障碍,来阻碍执政党的政策顺利实施……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严重的内耗,以及美国社会内部,社会不同阶层的分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趋于成熟和定型。“每过五年,中国就规划一幅发展蓝图。”新近颁布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了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的行动蓝图,开启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开始进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有外媒感叹:“当许多国家还在努力为今后几周做规划时,中国已经设置未来15年的议程。”

  在世界上很多人看来,中国模式的一个关键亮点,就在于对未来的良好感知、把握和设计能力。德国总理默克尔曾私下对中国领导人讲:“你们是以长期时间、长时段在计划着国家的发展,而我们做不到。我们是政党轮流执政,本届政府只管本届政府的事,不可能一届一届地干下去。你们可以按照最大的民众意愿来考虑发展,我们必须考虑我们代表的政党利益和支持者的最大民意。你们是一党执政,可以按照党的意图干到底,不管换届不换届,换人不换人,一件一件干到底。我们再换一个总统就不是那回事了。”

  原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埃贡·克伦茨在《我看中国新胜利》一书中写道:“中国愿景的长期性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领袖把愿景目标投射到21世纪中叶,我没有见到全世界还有哪个政治家能做到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对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

  从“一五”到“十四五”,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对此,“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迪特里希总结认为:“中国正走在一条无比正确的轨道上,它是为世界提供另一种选择的希望。……国际舞台就像一个足球场,只要有新选手上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人们都会不可避免地进行比较,接下来,大家会跟随、模仿那个最佳选手,它所在的队伍也会扩大。”

  中国模式之所以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在于它不是一种教条的学说,而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发展模式。事实上,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百年来艰苦探索,历经坎坷。我们学过德国、日本,后来又学英国、法国、美国,再后来又学德国、意大利,之后又学了苏联。正如习近平所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改变。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习近平语)“西方的,我们都学遍了,但都碰壁了”。最后,回过头来才认识到,不能邯郸学步,忘了本色初心,必须走中国自己的路,走社会主义的路才是正道。中国模式幷不需要与其它模式比较和竞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位荷兰学者讲:“在许多国家,一个总统一个想法。在中国,一句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用了几十年,而且代代用,代代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是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习近平语)放眼世界,百年政党有之,而经历百年不衰,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少有。中国共产党处大国之势,行强国之道,无疑是个中翘楚、时代先锋。究其原因,什么都有可能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中国模式的不竭活力来源于此,中国道路的光明前景可期于此,中国制度的比较优势植根于此。

  历史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一大贡献。可以肯定的是,疫情已成为人类社会新的分水岭,而与历史大变革时期一切代表未来的新兴事物一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场灾难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将在历史的反复检验中得到一再确认。

  习近平讲:“所谓的‘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广而言之,即:中国道路是中国模式的实质,中国理论是中国模式的灵魂,中国制度是中国模式的根基,中国文化是中国模式的底蕴。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道路,伴随而来就是:中国成就累积为中国奇迹,中国经验上升为中国模式,中国特色描画出中国愿景。归根到底,如何在中国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模式的不变主题。它不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使命追求,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加强的自觉自信。

  如今,中国制度优势正如磁石一样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被世界各国认同。新加坡《商业时报》称:“中国正在慢慢打消中国终将‘西方化’的想法,反而更多的人开始渴望中国方式。中国走在让西方‘中国化’的道路上。”

  目前,国际社会普遍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为其他国家和民族发展振兴带来了新的选择、启示和路径。许多国家争相研究中国道路与中国文化,力求为本民族本国家的振兴助力。可以预见,中国模式也必将成为世界发展新的希望,会被越来越多国家选择或吸收。在时间上,这个选择吸收过程将会形成两个彼此衔接的递进阶段:一个是2035年前后的局部转换期,即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际;一个是2050年前后全面胜出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时。

  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1月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说:“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只要我们不犯战略性错误,当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最有影响的经济体,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东西方优劣地位互换,势必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届时,国际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将会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新时期。

  目前,这种演进趋势已经日渐形成,幷化成一个个火种向世界各地持续蔓延,最终将极可能会像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所描述的那样:“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中国,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在中国保持不变,而且要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是作者分别在全国政协社科界别小组会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总趋势”读书讨论中的发言,有改动。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5月号,总第281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