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文艺评论既要言之有物也要传之有道
http://www.CRNTT.com   2021-04-29 15:08:02


 近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有网友评论道:“《觉醒年代》有续集吗?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而聚焦脱贫攻坚伟大历程的《山海情》制造了几代人围看的收视景观,“蘑菇种出来了没有”的剧情发展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可见,通过网络渠道,评论者能直观地感应观众对作品的态度。不同年龄、职业、圈层的观众从不同层面出发去理解一部剧,所发掘出的社会映射和现实观照也大不相同。有些网友出于兴趣和情感自发产生的评价激发了评论工作者的灵感,使电视剧文艺评论的样态和思路更加丰富。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旭光在发言中表示:“融媒体环境下的文艺评论既要发挥传统评论的优势,寻求理论的底蕴和支撑,也要顺应时代潮流,让电视剧评论的标准开放、立体。”“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电视剧艺术评论上的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一种新的生态正在形成。在这个生态里,我们的评论将更有辨识度、传播度和到达度。”作为论坛主持人的杨乘虎总结道。

  话语体系的更新应建立在理论体系的更新之上

  面对互联网环境下文艺批评形式繁杂、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电视剧艺术评论需要坚持守正创新的道路。不能直接套用西方文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而是要结合时代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文艺评论。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粤春认为:“新型文艺评论是在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文化形态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为适应文艺生态的深刻变革而产生的。这种新文艺评论,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情感表现等方面都与传统文艺评论有所不同,其实质是信息社会的文艺评论。”

  如今,网络文艺评论兴起受到大众欢迎,但在花样繁多的内容背后经常潜藏着商业目的,无论是无端批评,还是一味吹捧,都会对观众造成误导,给影视创作带来伤害。专家表示,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既为电视剧艺术评论生态的蓬勃生长感到惊喜,也为其泥沙俱下的环境感到忧虑。前些年,流量造假、粉丝经济、网络水军等乱象,给正常的电视剧评论秩序带来负面影响。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主管部门充分意识到其中的危害性,重拳治理,与主流媒体、学界和业界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文艺评论工作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具有理论高度的专业评论、富有社会价值的媒体评论,还是趋向年轻化、个性化的网友评论,都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丰富了文艺评论的话语体系。尽管新媒体环境给予了传统文艺评论更大的传播空间,也给予了普通观众发表自己观点和感想的渠道,但专业评论与大众评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如何让二者融合互补,建立新型文艺评论具有共识性的话语体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电视》杂志高级编辑陈芳认为:“当下的电视剧评论家们在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文艺理论精髓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提升。他们在评论中积极关注当下的各种社会思潮,甚至借鉴运用一些易于被年轻人接受的流行语言,让评论更接地气。”

  新文艺评论必然会带来评论思想和话语方式上的创新,而这种创新的话语体系在根本上还要立足于新的理论体系。徐粤春认为:“理论和评论就像是武器和弹药的关系,武器越成熟、越先进,弹药的威力就越大。更加先进和成熟的理论基础,能使新文艺评论更有力量,更具说服力和传播力。”俞虹也提出:“思想和观点的构建远比语言方式更重要。话语体系的更新,应该建立在理论体系的更新之上。文艺评论者需要深刻理解时代,融会贯通,在广泛吸纳新观点、新思想的同时扎实理论根基,逐步建立起评论理论自信。”

  培养新力量,为文艺评论队伍注入生机与活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