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电子证照是适应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告诉《法治日报》记者,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的发展,身份认证更要高效快速。“我们传统的第一代身份证,就是靠人眼识别,效率很低,也容易出错。目前广泛使用的第二代身份证,主要靠机器进行验证,还是受物理空间范围、网络介入等条件的限制。如今网络时代需要越来越高效快速的身份验证识别。”
北京市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猛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称,身份证电子证照的发展乃至逐步普及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网络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于个体而言,身份证电子证照的启用能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于企业、政府机关而言,也能大大提高办事的效率。
使用存在地域局限隐私保护仍需努力
近年来,身份证电子证照逐渐得到发展。2018年4月17日,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认证的“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首次亮相支付宝,并正式在衢州、杭州、福州3个城市的多个场景同时试点。
今年3月10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据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廉凯介绍,今年9月底前实现身份证电子信息、电子营业执照、结婚证、驾驶证、不动产权证书等34类高频电子证照在全省推广使用,试点城市为济南、青岛。
陈猛认为,与实体身份证相比,身份证电子证照的优点主要在于具有便捷性、必要性和交互性。现实中,我们出行可能必须带的证件,有护照、身份证、行驶本、驾驶证等,这些关于个人信息的证件都是分散的,但是电子证件可以将这些个人信息集合到一起,“一部手机在身,轻松走遍天下”。必要性体现在目前电子证件是公安机关深度推行网络化办事服务的必要构件,是解决“办事难”“假证伪证”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创新政务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身份证电子证照具有交互性,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之间交流互动更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