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粤港澳大湾区:擘画未来 共享荣光
http://www.CRNTT.com   2021-05-17 09:38:26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实现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所在。

  成片的红树林枝叶茂盛,弯弯的深圳河绵延流淌。深圳和香港合计3.89平方公里区域内,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应运而生。深圳园区内,一间间仓储物流厂房正按照科研团队的要求改造成科研新空间,香港园区也在加紧建设。

  深港两地协同联动,探索创新,对接国际高标准科技创新规则制度体系,制定“联合政策包”,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科技人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联手吸纳世界一流创新人才和资源。截至目前,合作区对接和落地的项目138个,其中具有港澳背景的项目近30个。未来双方将全力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枢纽区。

  变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积极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实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港澳企业在法律、会计、建筑等领域投资营商享受同等待遇;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试点开展自由贸易账户业务,“深港通”、跨境移动支付等便利措施落地实施;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持续拓展,在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2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粤港澳三地市场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捷高效。

  创新引领 协同发展

  从昔日的荔枝林,到今天的创新人才高地,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这匹“创新黑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4月22日上午,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这将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