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大城市女性比例增加意味着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21-05-17 19:26:44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超过3.75亿,比10年前增长69.73%。中国的人口流动依然活跃,其中的性别差异也值得关注。

  一个较为显着的趋势是,在向大城市的人口迁移中,女性比例正在上升。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数据显示了这一点。上海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女性比例都呈上升趋势。在深圳,2017年的户籍迁入人口中,女性人数为19.44万人,较男性多约3万人。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中女性比例上升,意味着更多高学历女性移民和外来务工女性对大城市用脚投下选择票。

  大城市何以能吸引更多女性?在移民研究中,有美国学者曾提出“推拉理论”的解释框架,认为影响人迁移的原因包括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就迁出地的推力来说,无论是外来务工女性还是高学历女性,在老家可能都面临较少的工作机会和较低的收入。此外,她们还很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家庭束缚,比如高学历女性在老家可能会面临日常催婚催育压力,择偶的可选择范围也有可能受限。而在迁移到大城市后,那里更高的文明程度、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更高包容度和对个人隐私的尊重等,让其更有机会过上舒心的生活。

  从迁入地的拉力来看,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在流入地有工作机会。大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普遍较高,以商业贸易、文教卫生、旅游餐饮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也被认为更适合女性工作者。不同职业身份和教育水平的女性,都不难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此外,大城市通常基础设施更完备,社会制度更健全,生活的便利水平和安全程度也更高,这些均是吸引女性落脚大城市的重要因素。

  由于生活体验的接近性,不少人对中产女性的大城市选择更能心领神会,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更为庞大但也更为沉默的农村打工女性群体。改革开放之后,这一群体绝对数量和比例都呈现出显着上升的趋势。农民工在迁移到大城市后的居住模式常被视作暂时性非父系模式,尽管多数农民工婚后会在丈夫的“老家”附近新建小家庭,不过新婚夫妇一般很少使用这个住所,多会新婚不久后返回城市打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