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城市群多中心结构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1-05-18 17:51:48


  中评社北京5月18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年来,受逆全球化影响,中国的正常经贸活动频频受到各种干扰,叠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中国外贸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快推进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话语权迫在眉睫。“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及“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这为我们依托城市群,通过建设多中心空间结构促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飞速发展和产业分工的现实要求,互联互通的城市群逐步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依托。特别是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实施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布局,同时强化城市之间的市场整合和经济互动,可以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充分利用不同城市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将其建设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

  多中心意味着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要避免经济活动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市形成“一股独大”的空间布局,而是要将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适度分散在若干较大城市。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在双轨制资源配置机制下,大量生产要素汇聚在区域中心城市形成的单中心结构并非完全源于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由“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机制所致。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市场拥挤和市场分割严重阻碍了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提升。城市群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有助于打破城市之间的行政和市场藩篱,推动城市之间功能互补与产业互动,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地理尺度上实现市场融合和获得集聚经济,城市之间的产业协作能够发挥“1+1>2”的聚合效应,进而推动我国出口部门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城市分工清晰明确。城市群依托多中心空间结构提升外贸发展质量的关键之一在于不同城市之间形成明确的空间功能分工,即中心城市主要承担先进服务业,发挥创新孵化和综合管理的功能;外围次级中心城市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主要聚集地,并和中心城市形成互补和协作的发展格局。如此一来,中心城市专注发展高端服务业并为其他地区的制造业外贸活动提供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才能使得该地区的制造业能够进行专业化生产,深度嵌入至全球生产网络中。否则,即使城市群从形态上呈现多中心特征,但模糊的分工体系导致产业发展趋同和过度竞争,依然会阻碍我国的外贸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