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http://www.CRNTT.com   2021-05-19 13:59:05


 
  以气象灾害风险普查为例。中国气象局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志华说:“在未来,我们不仅可以告诉大家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还可以告诉大家这样的天气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哪些地方致灾的风险大,推动灾害性天气预报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转变。”

  王志华还表示,另一方面,通过普查形成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可以指导全社会科学设定各个区域基础设施的气象灾害防御标准,更有利于推进韧性城市、韧性乡村的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抵御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说,与以往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相比,本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进一步突出“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工作理念,重在关注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风险调查和评估。

  如何普查: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郑国光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分为普查前期准备、试点“大会战”、全国试点、全面展开等阶段。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普查的全国试点主体工作已经完成,普查工作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郑国光说,今年年底要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调查任务和122个试点县的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明年上半年,地方的普查任务要基本完成。明年下半年,在国家层面开展分区域、分类型综合性的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形成全国尺度和跨省尺度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对普查工作进行总结,形成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形成一整套成果,使灾害综合风险调查、评估、区划等各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做到及时动态更新,持续发挥普查成果的应用价值。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