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银发族“触网”也沉迷
http://www.CRNTT.com   2021-05-19 15:10:54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郑坤木认为: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平台的出现,给人们接受新鲜资讯带来便利。一方面,在数字化时代,一些老人不懂得使用智能手机和各种应用软件,导致生活出行不便。但另一方面,成功跨越“数字鸿沟”的老人却又沉迷于此,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中老年朋友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抗拒,要么沉湎。”老人沉湎于网络世界,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衰退是其认知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老人控制情绪的能力随着大脑皮层控制的减弱而减弱,与孩子大脑皮层情况相似。中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部分人会出现脑萎缩,影响大脑皮层的功能。

  如何让沉迷的老年人摆脱虚拟世界?郑坤木认为,应该分为三个主体考虑。首先,从老年人本位主体来说,通过手机社交软件与他人交流,有助于减轻孤独。但太过依赖手机就是沉湎,反而对身心健康不利。他提出,老人应该更多地融入社区与邻居互动,通过聊天散步等排解寂寞,不能让自己成为手机的“木偶”。

  其次,从和老年人相关的家人角度来看。孝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人不仅应该关心老人的衣食住行,更应关心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年轻人既然可以帮助老人成为数字生活的主人,也应该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正确“触网”,这才是真正的孝。功夫不仅在网上,还在网下。儿女和家人应该多花时间和心思,来满足老人沟通陪伴的需要。

  最后,最为关键的是全社会加强养老护老方面的建设。郑坤木建议,互联网平台不妨推出和“青少年模式”一样的“中老年模式”,正如腾讯的游戏防沉迷系统也覆盖60岁以上老人。相关手机软件应在使用时长、用眼健康、视频内容等方面加以调整来保护中老年人,达到防沉迷的目的。为系统算法加入反成瘾因子,有助于为老年人创设更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不仅是工信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应督促手机App进行适老化改造,社会机构诸如老年大学和社区等,应开设智能手机使用课程,积极帮助教育引导老人,理性看待手机和互联网,避免他们和现实脱节、沉迷网络。

  其实,今天老人在面对互联网世界时的“沉醉不知归路”,也是年轻人未来将面临的窘境。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老年人“防沉迷”是全社会都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网瘾老年”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正视。只有更好地护航中老年朋友在互联网世界里“乘风破浪”,中国社会才能收获更美的“夕阳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