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生命科学研究亟待补齐短板
http://www.CRNTT.com   2021-05-20 11:18:35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即便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小鼠,也是经过几代遗传培养,分出很多适应不同实验的类别。“每一种实验动物都是科学家努力培养出来的,要把它的生物学特性和疾病的关系、研究的目标都要搞清楚,这是基础研究中的基础。”秦川说。有的小鼠,专为针对抗肿瘤药物而培养,有的小鼠是专门针对疫苗而培养。如果用错了实验动物,可能产生无效实验,也可能产生错误的实验结果。正因如此,保证实验动物的遗传、环境、技术操作和饮食等,至关重要。

  可是这个“基础中的基础”并没有筑牢。当前我国自己的实验动物培养不足,一些实验动物生产供应企业也瞄准了这个市场,正在大举进军。如Charles River 2019年在全国实验动物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50%。

  然而,进口实验动物替代国内实验动物并不可取。“一方面,过度依赖进口会导致国际种质资源全面垄断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的大、小鼠年用量约1200万—1500万只,进口实验动物价格昂贵,为本地动物的10倍、100倍,乃至千倍,是一笔不菲的花销。”王小宁说,“而且很多关键的动物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的。”

  “早期我们确实可以进口一些实验动物,这样导致一些科学家都认为买来就行了。”然而,从非典到新冠的经验都在提示,“如果缺少了我国自己的实验动物这个研究工具,我们就会成为受损伤最大的群体。”秦川说。

  针对这样的局面,我国已经开始行动。截至2020年年底,卫健委、教育部等设立实验动物相关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天津等省市设立相关重点实验室10个。例如,新发再发传染病动物模型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模式与特色动物实验平台等都是新成立的实验动物相关科研单位。

  然而,必须要承认的是,在实验动物领域,我国仍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

  首先是自有实验动物种质资源安全,“自有实验动物物种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尤其是中国特有的动物种质资源,若不善加保藏,将易被‘窃取’。”王小宁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