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意义重大
http://www.CRNTT.com   2021-05-28 09:05:43


  中评社北京5月28日电/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这是继5月12日提出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连带影响后,大宗商品议题再次出现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经济日报发表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文章表示,总体来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自去年二季度触底反弹后,于三季度起开启了一轮至今仍未彻底“退烧”的上涨潮。截至目前,制造业上游主要原材料价格已创出历史新高,仅看去年三季度以来的价格,铁矿石、焦煤涨幅超过80%,动力煤、LME铜、布伦特原油涨幅超过70%。另外,反映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的CRB商品指数上涨超过50%,国内的文华商品指数也上涨超过40%。

  文章分析,本轮大宗商品涨价潮的原因,主要应当是外因驱动。

  一是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实现复工复产,在海外制造业停摆的情况下,大量制造业的海外订单回流中国,拉动了中国制造业对大宗商品的需求。

  二是为应对疫情和恢复经济,美国出台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计划,带来了全球流动性泛滥,在大宗商品金融属性增强的背景下,大量资金涌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助推价格上涨。

  三是中国对大宗商品的海外依存度较高,但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供给侧寡头垄断和定价机制金融化的背景下缺乏定价权,价格易涨难跌,容易被国际金融资本和寡头供应商狙击。

  当然,国内制造业的很多细分产业存在的产业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国内一些游资散布不实信息,对大宗商品进行炒作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中国制造业影响较大。目前制造业原材料成本占到了制造业生产成本的60%以上,一方面,企业对上游国际大宗商品寡头的议价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制造业下游市场接近完全竞争,企业没有能力将上涨的成本全部向下游转移,所以成本的上涨在挤压制造业利润的同时,会压制制造业的投资意愿。

  从宏观层面来看,制造业投资意愿降低会给就业带来压力,进而影响居民消费。从4月份消费数据看,目前国内消费尚未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水平,如果消费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将进一步制约居民消费意愿。另外,还须警惕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过PPI向CPI传导,防止输入性通胀风险。

  从全球大宗商品产地和制造业分布的空间格局来看,短期内难以改变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现状,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利润挤压和给宏观经济带来的运行压力。

  文章指出,我们应统筹降碳和发展的关系,保障国内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国产大宗商品的供给;应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废钢、废铜等可循环替代品的使用比例,通过关税调节来促进废钢、生铁、废铜等产品的进口;应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制造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方面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出口关税控制初级加工品的出口,抑制不合理的原材料需求;应畅通物流运输环节,减少因运力短缺导致的运费上涨和商品跨区调配不畅导致的价格上涨;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和信息发布作用,及时发布权威的行业运行、社会库存和供需信息,稳定市场预期;应加强市场监管,重拳出击整治市场秩序,对重点品种的价格和异常交易进行监控,严厉打击散布虚假消息、串通垄断、囤积居奇等行为;应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管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期货套保控制生产成本,并严厉打击金融资本通过期货市场炒作大宗商品的行为。

  总之,要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合力,综合施策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工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减负,化解输入性通胀风险,为经济持续复苏和“十四五”开局创造良好环境。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