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位与会人士看来,绿色复苏是有韧性的复苏,将令所有人受益。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燕华说,全球气候合作任重而道远,疫情后绿色复苏是气候合作的大好时机。同时,应对气候变化也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方向。在“十四五”阶段,中国将继续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推进低碳技术研发推广等,真正把绿色发展落实落地。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指出,全球可持续金融市场潜力巨大,但现阶段仍存在规则标准不统一、市场机制不完善、产品创新不充分等制约。他建议要积极培育可持续金融市场,并创新可持续金融信贷产品,创新方式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绿色权益抵押质押贷款业务,为各类参与主体提供专业化的子服务。
在投资者眼中,气候变化是“一门好生意”。一个普遍的共识已经形成,碳减排未来的投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农业,要抓住历史性机遇,就必须深入这些领域寻找下一个风口。
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戴青丽说,气候投资正在成为主流,中国将成为气候商业热潮的核心。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认为,碳中和是一条又长又宽的赛道,很可能像“数字化”一样让中国各个领域焕然一新。面对这样的经济社会革命,作为投资机构需要有长远目光、做长远规划,才能抓住机遇。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红辉表示,面对新要求,科技创新将起到关键作用。要通过扩大绿色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零碳效用规模化,进而引领区域的绿色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