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滚滚而来。写作者们在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象征主义的创作中奋勇探索。凭借小说《人生》声名大振的路遥,却在创作一部全景式反映1975年至1985年间中国社会变迁的史诗性小说。
“一般作者创作长篇,大体想明白故事框架后,就可能鸣锣开张了。但路遥却非常谨慎,他扎实而认真地做了近三年的准备工作。”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路遥传》作者梁向阳说。
路遥先给自己列了近百部中外长篇小说的书目,并认真读完其中的十之八九。为了准确把握历史进程,他翻阅了1975年到1985年间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参考消息》《延安报》和《榆林报》合订本,手指磨得生疼就用手掌继续翻。
1985年秋,路遥来到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开始了第一部分创作。
在1986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完成时,路遥自信满满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各种文学创作思潮冲击下,被认为“过于陈旧”。
“面对接连的退稿通知,路遥依然清醒而坚定。”梁向阳说,他认为,生活和题材决定了创作手法,用其他手法写《平凡的世界》是不负责任的,“这部作品不是写给一些专家看的,而是写给广大读者看的”。
好在,书中那群经历苦难的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打动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编辑叶咏梅。在她的努力下,《平凡的世界》乘着广播的翅膀飞到全国亿万听众的耳畔,引发巨大的反响。据统计,当年的直接听众达三亿之多,读者来信达两千多封。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在致辞中说:“只要广大的读者不抛弃你,艺术创造之火就不会在心中熄灭。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