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7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让我们把历史的坐标拨回到1840年,那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从那时开始,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国内封建专制的腐朽统治,使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身处海外的侨胞因祖国积贫积弱而备受蔑视、排斥、欺凌,他们自心底呼唤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因此,他们积极支持和参与孙中山先生发动的辛亥革命,为推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作出重大贡献。孙中山先生盛赞“华侨是革命之母”。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身处外部世界的部分华侨、留学生继续寻求救国真理,探索强国之路,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把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各种理论介绍到国内,侨胞中的先进分子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他们当中,有“万里投荒”、牵线建党的杨明斋,有组织旅俄华工、三见列宁的刘泽荣,有深品真理味道、苦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在风雨如晦的漫漫长夜,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犹如划破黑暗夜空的希望之光,使苦苦寻觅祖国强盛之路的海外侨胞看到了光明。
从大革命时期开始,一批华侨毅然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身居海外的广大华侨逐步在历史的进程中了解共产党、认同共产党、选择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著名侨领陈嘉庚为代表的广大海外侨胞,掀起了空前的爱国热潮。中国共产党在香港成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引导发动海外华侨积极为祖国捐款捐物,组织众多华侨回国参加抗战。在南洋深孚众望的侨领陈嘉庚先生本是坚决的“拥蒋派”,1940年率团从南洋回国了解抗战境况后,政治立场发生了根本转变。在重庆,他看到的是国民党政府纸醉金迷、贪图享乐,全无抗战斗志。在延安,他看到的却是生机勃勃、民主平等的新气象,了解了八路军、新四军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特别是在破旧的延安窑洞里,陈嘉庚先生与毛泽东进行了坦诚交流,对中国共产党真心抗战、勇担民族复兴重任有了深刻认识,由衷地发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呐喊,这不仅标志着其个人政治立场发生变化,也预示着海外华侨心向共产党的转变。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条道路、两种命运的抉择。国民党政府置和平建国的民心而不顾,在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在经济上疯狂掠夺人民财产,在军事上悍然发动内战,使人民重新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海外侨胞痛心疾首。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海外侨胞反响非常热烈。陈嘉庚先生主持召开新加坡侨团大会,在海外率先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司徒美堂以美洲洪门致公堂耆老身份发表“国是主张”,回应中共中央号召。众多海外侨团纷纷响应,形成了海外侨胞心向共产党的强大声势。对新中国的建立,海外侨胞充满了向往和期待。陈嘉庚、司徒美堂等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毅然回国参加新政协,代表海外侨胞见证和参与了新中国的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