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九旬院士”叶叔华:天文是一辈子的浪漫事业
http://www.CRNTT.com   2021-06-08 10:24:59


 

  回忆这段历史,叶叔华说:“这是一种历史的责任。一方面要为上海天文台找出路,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上海天文台原先承担的授时工作移交出去以后,作为一个老台如何发展,必须寻找到一条更宽广的道路。另一方面国际天体测量学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因循守旧。”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世界天体测量出现了一些巨大改变。随着光速被精确测量,光速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度量单位。随着原子钟的发明,测量时间频率已经变得更加容易且更精确。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使得天体测量从传统意义上的角度测量转化为距离测量。

  通过对国际天文学前沿的密切跟踪,叶叔华敏感地觉察到:经典仪器与方法前景有限,只有发展新型观测技术,才能在天体测量学立于不败之地。经过深入研究,她认定甚长基线干涉技术是当时天文测量观测中分辨率最高的技术。因为分辨率高,所以在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都可以用,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当时对于新兴的VLBI技术,即使在国际上也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且需要口径25米以上的大型抛物线天线,造价高,技术难度也很大,遭到很多专家质疑。但对于自己认定的事,叶叔华就像一枚钉子,钉在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上,丝毫不退让。

  对于提出质疑的专家和领导,她就跟在他们身后“软磨硬泡”,用科学道理一个个耐心说服。没有研制经费,她就想办法将天文口能够动用的全部科研经费投入进去……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上海天文台VLBI项目终于正式上马,需要建造一个25米口径的抛物面天线,当时我国制造这样大口径天线并不容易。叶叔华不停地四处奔波、四处碰壁,最尴尬的一次,在北京一位处长办公室里被“晾”了15分钟。当时的她,已担任上海天文台台长,也是我国首位女天文台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