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青海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http://www.CRNTT.com   2021-06-22 10:06:2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2020年12月监测数据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蕴藏量已达10.04万吨,是保护初期的38倍,为原始蕴藏量的3成以上,保护成效日益显着。

  以鱼类为食的鸟类也从中受益。2015年至2019年5年来青海湖水鸟的总体种群数量在25万至37万之间,鸟类种类不断刷新,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明显提升,青海湖成为中国境内候鸟繁殖数量最多、种群最为集中的繁殖地之一。

  在距泉吉河不远的哈尔盖镇,采访团在国道315旁发现了一群正在草场里觅食的普氏原羚。正在巡护普氏原羚的哈尔盖派出所民警马福德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普氏原羚,牧民们主动将围栏高度从原来的1.5米降低至1.2米,方便普氏原羚的栖息和迁徙。

  据介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是仅存于青海湖周边的濒危物种。因为栖息地丧失、破碎化和过度捕杀等原因,普氏原羚一度面临灭绝危机。普查显示,2007年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约300余只,比大熊猫数量还少。

  为了挽救普氏原羚,青海省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投入资金用于种群保护。为有效解决普氏原羚冬季饮水和迁徙问题,海晏县、刚察县、共和县、天峻县和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均在普氏原羚聚居区域兴建了饮水池,2009年至今累计拆除网围栏刺丝50万米以上。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任勇介绍,青海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等7部(局)有关持续推进“绿盾”专项行动和强化监督工作部署要求,组织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开展遥感点位核查、自查排查,加强省级督查检查,建立了问题清单、整改台账、信息平台和整改销号制度,有效保障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生态安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