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中国”教与学论坛现场。(中评社 段晓鲁摄) |
中评社香港7月18日电(记者 段晓鲁)7月17日,香港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陆人龙,香港大学中史硕士客座教授连浩鋈及香港资深小学教师邓少冰一同出席在湾仔会展中心举办的“认识中国”教与学论坛,推荐新书《认识中国》。在论坛上,嘉宾分享了如何从中史科教学的角度去全面瞭解中国历史文化,并对香港中小学中史科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
陆人龙表示,香港人谈到对中国的认识无外乎“地大人多,历史悠久,复杂多元”一些较为宏观的概念,但实质上对中国历史文化瞭解不深,想要瞭解中国历史文化必须从中国的山川地理、历史文化及人民民族方面入手,并瞭解中国历史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及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中国是具有多民族体的一个国家,以汉族历史为中心,但不存在偏狭的民族主义精神,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很密切,文化底蕴浓厚。他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去瞭解中国历史文化,而在学校所学的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课外书籍不断丰富自己对中国的认识。
连浩鋈表示,中国历史的范围很广,包括人们在过去发生的一切活动,而学校的教科书有局限性,所呈现的历史也有选择性,政治史和文化史分配不均,这样的问题会使得学生对中国历史瞭解不够全面。他发现,现在的中史老师存在“不考不教”的情况,而学生则是“不考不学”的学习态度导致学生过分注重于分数,这样一个的恶性循环对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是很不利的。他认为,在中一至中三老师无需教太过深入的内容给学生,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快乐教学为主,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兴趣。
邓少冰表示,推行国民教育有助于学生瞭解中国文化,但香港教育局不重视国民教育导致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感较低,教育局课程委员会将关怀国家和国民身份认同的内容放在第二学习阶段较后部份,出版社也把相关内容放在课本的最后,老师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没有认真培养学生国民身份认同感。邓少冰认为,香港教育有三大问题,第一是教育取向的问题,学校过度重视培养学生个人身份认同,忽视了社会和国家观念的培养。第二是教育内容的问题,香港教材质量不佳、教材不足、教时不足,需要一套有系统的教材。第三是老师的问题,老师对中华文化认知度不高,平时的工作内容多,导致备课时间不足,建议减少老师费时而无效的行政工作,专心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