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部地区应做国内大循环的轴
http://www.CRNTT.com   2021-08-14 08:40:43


 
  打破行政边界,形成联结更紧密的中部城市群

  文章认为,中部地区的发展,现在有很好的条件,就是区位、交通、人口和市场。它是交通枢纽,是连接南北的桥梁。中部也已经形成了一些有竞争力的中心城市,例如武汉、长沙、郑州等。现在的问题在于,整个中部地区的城市发展不成群,不成圈。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还是在城市,城市仍然是创新、财富、产业最主要的发展空间。在全国的城市竞争中,会出现城市群之间的竞争,而中部地区缺少一个领头城市,把整个中部带起来的,形成一个成长性很强的城市群。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中部几大省会城市仍然只是以省为单位来规划城市的发展。比如武汉,主要是湖北的经济中心,整个湖北的经济基本上集聚在武汉。长沙、郑州也是一样,人口、产业、消费都是以省为单位的聚集。每个城市的分量基本只体现在以省为半径的重要性。

  其次,中部有三个全国性的交通枢纽,武汉、郑州、长沙都是交通枢纽,行政地位相差不大,但没有一个带动性很强的城市。原来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强的,现在郑州、长沙也慢慢发展起来,但城市之间没有形成联合,也没有有意识地从中部的空间来考虑它的战略和定位。

  这些城市以省为单位,行政主导性很强。作为城市,它的辐射,它的带动,它的连接,都没有打破行政、打破省会,包括打破思维的桎梏。因此我们看到,中部省份在组建城市群的时候,仍然是以省为单位来构造的,比如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江西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等等。

  “十四五”之后以都市圈为单位的城市发展,中部地区这种思路就会显得比较落后。像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都已上升到国家战略;西部的重庆和成都,也在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而中部地区以省会为单位的城市发展,未来会受限制。

  因此在讨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候,行政要打破省界,真正形成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格局。中部六省应该加强联结,有意识地推进城市群的建立,在城市群的框架下确立各自的分工和协同。武汉可以作为一个领头,带动郑州、长沙两个省会城市,再把原先以省为单位构造的城市群串联起来,形成大的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这样中部就有了优势。

  城乡融合应该是中部地区的发展形态

  文章称,由于发展条件的原因,中部地区的发展路径,跟沿海地区不一样。因此中部需要琢磨的一盘棋,就是城乡融合。城乡融合可能是未来中部地区很重要的一个形态。

  城乡融合意味着不能只有城市,没有乡村。中部六个省份,如果最后人口、经济、财富都集中在几个省会城市,而乡村完全死掉、衰败的话,是要出大问题的。《意见》也提到了中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提出了到2025年,中部地区要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的目标。

  沿海地区的城市发展的同时,乡村也发展得非常好。这与沿海地区的发展机会有关。在上一轮外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下,机会主要集中在沿海,因此很多沿海乡村也跟着工业化了,成为分享发展红利的一分子。现在到沿海地区去看,没有明显的城市高度繁荣、乡村衰败的情况。

  中部地区要避免未来只有几个省会城市,其他的县级城市和乡镇都衰败的情况发生。因此,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产业应该布局在城市以外的地区,也应该形成一些城市以外的产业发展区域。

  县城的发展,要成为中部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场域。此外就是城和乡之间的连接,在完全农村地区和完全城市化地区之间,应该存在一个城乡连续体,所有人类社区都置在连续体的某个点上。乡村适度的集聚和产业的发展,推动城乡的要素对流,才能形成城和乡之间相对比较平衡的状态。

  总结而言,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需要立足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承担起打通国内大循环中生产、消费、市场的“轴”的作用。围绕这一定位,中部需要重点思考三个问题。一是中部地区要用什么样的产业,来支撑其在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中的枢纽地位;二是从经济进程来讲,未来整个空间的竞争是以城市群为主的竞争,中部地区如何形成城市能级,打破现有的以省会为主的城市形态,形成一个更大的城市群;三是如何实现城乡融合,避免出现资源过度集中于部分城市,而乡村趋于衰败的情况。这三大块如果能做好,中部高质量发展就有希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