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医药科技创新不断结出硕果,中医药产业不断向着现代化迈进,中医药文化不断繁荣发展,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
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前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又传来好消息:中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中国消除疟疾的做法已成为全球消除疟疾工作模式,正式写入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
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上世纪40年代的3000万例到近年来归零,这无疑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疟疾通常是被蚊子叮咬而感染疟原虫而引发的,严重的会危及生命。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连续3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并建立有效的疟疾快速检测、监控系统,制定疟疾防控方案,才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中国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并于去年正式向世卫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今年5月世卫组织专家来华核实了中国的无疟疾状况。
说起防治疟疾,中国人往往会想到屠呦呦成功分离的青蒿素。但在中国彻底消除疟疾,需要的是综合治理而非单纯的一种药物。中国的抗疟努力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做法是向有风险的人群分发抗疟药物,减少蚊子滋生地并喷洒杀虫剂。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启动寻找新型抗疟药物的计划。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中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青蒿素联合疗法是当前最有效的抗疟药物。此外,中国也是最早广泛使用蚊帐预防疟疾的国家之一。
尽管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仍有很大差距,看病难(尤其是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和看病贵一直遭到广大患者及其家属吐槽,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则是中国脱贫攻坚中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此外医闹和伤医状况也时有发生。另外,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状况也非常明显,儿科医生和麻醉科的缺口分别多达20万和30万之多,这一状况显然影响了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予以解决。只有真正实现了全民健康,才能有效推动全面现代化强国的建设,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