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
http://www.CRNTT.com   2021-08-21 08:39:49


 
  二是实现促进消费与优化投资相结合。消费和投资是扩大内需、建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双拉动”,缺一不可。一方面,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另一方面,要扩大有效投资,基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的精准性和投资效率,尤其要增大新基建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总体上,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三是实现就业优先与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相结合。统筹推进就业优先战略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扩大内需、建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重要保障。就业状况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消费潜力。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励新就业形态发展,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打造开放式、全生态、产业化的创业孵化体系,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收入分配制度决定着居民的消费能力。要优化收入分配制度,畅通低收入群体向上流动渠道,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居民实际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同时还要健全劳动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对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贡献给予准确回报,加快健全面向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劳动者的收入激励机制,进而整体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四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与自立自强相结合。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不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国内循环市场,而是紧密联通国际的国内市场。建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平台。在扩大开放的同时,还要坚持自立自强,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稳定。

  五是实现“放管服”改革深化与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相结合。市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载体。激发市场活力,既要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还要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力打破妨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壁垒,实现要素资源高效配置。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市场底盘支撑。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刘李红、黄江松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