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兆民。(中评社 资料照) |
中评社台中9月11日电(记者 方敬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上午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热线,引起国际关注。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潘兆民向中评社分析,有二主因,一是拜登政府原先设定对中采取的竞合关系,近来在气候、经济等软性议题上,美方寻求合作,却碰了中方软钉子,这对拜登政府而言是一大警讯。二则是美军撤离阿富汗导致恐怖主义再起,重挫美国塑造的反恐形象,因此拜登选在九一一前夕与习通话,很可能是在反恐议题上有求于中国。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中美元首9月10日通话,双方对外发布通话主题及目的均指出,除了就中美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深入沟通外,彼此也有责任避免中美竞争演变成冲突。中美合作,两国和世界都会受益,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殃。
分析拜登选择与习近平通话的时间点,潘兆民表示,中美关系从拜登上任迄今,一直起起伏伏,显示出双方仍处于磨合阶段,这跟先前大家所预测的走向有所不同。尤其原本北京期待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能够缓解,但未料实际状况跟期待有落差,甚至有些议题拜登政府更加强硬。虽然拜登强调,中美是竞合关系,在气候变迁、经贸等议题,仍有合作空间,但整体状况跟北京预想的软硬兼施程度相差甚远。
潘兆民指出,因此中方对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一直抱持质疑,日前美国派了气候特使克里访华,在天津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会谈,希望加强两国在气候议题上的合作,可是却碰到中方的软钉子。甚至传出10月份在义大利举办的G20峰会,习近平都不参与。也就是说,在软性议题上,中美合作空间并没有拜登想像的多,这对拜登政府而言无疑是一大警讯。
他说,这正是因为双方的误解多于理解,一旦连中性的议题都没有合作空间,中美之间就容易出现误判,走向零和式的对抗。所以可发现,中美双方对外发布的通话内容,不约而同强调,是为了降低彼此的误解,就是因为近来中美关系互动都不符合双方的预想,因此中美元首才会在此时此刻相互通话。
毕竟中美分属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如果中美紧张关系无法减缓,不断的制造恶意回旋,不利于世界经济,更不利于全球的和平。
此外,就是美国撤军阿富汗的问题。潘兆民说,美国在阿富汗的撤退行动遇到了剧烈冲击,可以发现,中美元首通话的时间点在九一一前一天,美军撤出阿富汗随后就爆发恐怖攻击,造成美军13人死亡、当地民众200多人死伤。美军撤退给了恐怖主义再起的机会,等于是重创美国20年来在中东所形塑的反恐形象,也让过去美国强调的反恐战争功亏一篑,受到国际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