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社评:中国保护珍惜野生动物成就斐然
http://www.CRNTT.com   2021-10-11 00:00:48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工程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使大熊猫栖息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濒危状况得到有效缓解。最新公布的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呈稳定增长态势,栖息地面积有不同程度增长,栖息地品质总体较高。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保护管理体系趋于完善,种群和栖息地的保护率不断提高。圈养种群基本实现了自我维持,并正式启动了圈养个体野化培训、放归野外、复壮野外种群的工作。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从2003年第三次调查的1596只上升到2013年第四次调查的1864只。全国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从164只发展到375只,全国已建立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使得53.8%的大熊猫栖息地和66.8%的野外大熊猫种群纳入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中。

  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曾栖息在从准噶尔盆地到蒙古高原西南部的荒漠草原地带,是保存马类动物遗传多样性及用于家马性状改良和育种的珍贵物种。19世纪80年代,它们被俄罗斯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发现并命名为“普热瓦尔斯基马”,简称“普氏野马”。

  由于捕猎和环境问题,普氏野马的野生种群已于上世纪60年代在中国灭绝。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陆续从欧洲引回普氏野马,在新疆卡拉麦里和甘肃武威半散放养殖。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作为亚洲最大的野马繁殖基地,繁育的大多数野马远离保护者的照料,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野生种群。2020年普氏野马已达274匹。

  此前,云南各地全力保护北迁象群更成为一段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2020年3月,北移亚洲象群离开原栖息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当年7月进入普洱,今年4月进入玉溪市元江县,其间迂回行进了1300多公里,途经玉溪、红河、昆明3个州8个县。9月10日象群安全渡过把边江,全部安全返回宁洱县,象群总体情况平稳,沿途未造成人、象伤亡。

  这次亚洲象群迁移,成为一次科学之旅、探索之旅、保护之旅,引起国内外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过多年的保护,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978年的150头左右增至目前的300多头。与此同时亚洲象种群扩散,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象仅分布于西双版纳和南滚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到2020年底,亚洲象长期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云南省3个州市11个县、55个乡镇,且大量活动于自然保护区外。另外,随着全面禁猎措施的实施,野象由原来的“怕人”,变成了现在的“伴人”活动,频繁进入田地和村寨取食,食性已发生改变,人象活动空间高度重迭。今后,云南省将加快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着力加强亚洲象栖息地建设,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全力以赴促进人象和谐。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