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市建局推动预防性维修 延楼宇寿命
http://www.CRNTT.com   2021-11-01 17:42:22


  中评社北京11月1日电/据大公报报道,记者邵颖报道:港人寿命预期不断提升,另外旧区、楼宇老化的规模庞大,不少长者住在旧区的旧楼,如何处理人口及楼宇“双老化”将是难题。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昨日指出,市建局应用创新科技和数据分析加快市区更新步伐,同时在楼宇维修以及推动预防性维修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让楼宇维持良好状况,从根源减慢楼宇老化,延长楼宇寿命,是处理旧区楼宇“双老化”的正本清源之道。

  韦志成在网志中提及,市建局近年在其辖下四幢安置大厦的楼宇复修工作中,全面实践楼宇复修、改造重设、预防性维修和研究预测性保养的新概念和模式,发挥延长楼宇可使用期和提升宜居性的最大成效,减少浪费在旧楼清拆重建的社会资源。

  韦志成介绍,通过采用“改造重设”策略,可在一般的维修工程之上,提升楼宇设施至现代标准;“保养为本”的维修理念,则是采用易于维修、耐用的物料,改善楼宇设施的可使用期,并提升设施维修的效益。他以翻新顺成大厦为例,因靠近皇后大道西地下大堂的出入口较狭窄,而原本设在大堂的垃圾房更占据了整个大堂约三分二的空间。团队在翻新时,将垃圾房迁至大厦德辅道西一方的地下,令大堂更宽敞,方便居民出入。

  此外,市建局还试行“预防性维修”概念,在翻新楼宇公用部分和更换屋宇装备设施之外,一并为电力、排水、消防、升降机等设施加装智能运作监测系统,确保楼宇维持正常运作,对设备状况持续监测,减少设施因突发故障而作紧急维修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维修资料数码化 方便定期检测

  在“预测性保养”的试行上,市建局团队将大厦复修工程的纪录,以及各项新更换设施的维修保养资料,经数码化后重新整合,并编制成一套数码楼宇保养手册,方便物业管理人员透过移动装置内的楼宇管理应用程式查阅资料,综合各项设施按楼宇保养手册列明的保养周期,以特别加设的维修日程功能,制定维修及保养提示并定期进行检测。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