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还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精准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32%以上;应用天敌昆虫、生物农药、性诱剂等技术开展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将植被覆盖率提高35%以上,生物固碳能力提高30%以上。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昔日不毛之地,蝶变优质良田。黄三角农高区内,15个藜麦新品种试验田里生机勃勃。
受访农业科研人员说,中国利用科技手段发展盐碱地特色种业、培育高效农业,努力探索盐碱地农业发展之路,保障中国粮仓。
如今,盐碱地上不只产粮食。科研人员在千方百计增加盐碱地粮食产能的同时,也注重培育耐盐碱中草药、牧草、林果等特色作物,发展适应不同盐碱梯度的植物新品种。
在黄三角农高区的耐盐中草药试验基地里,土壤表层泛起的白色盐渍丝毫挡不住绿意与生机,一株株金银花开始吐露花蕊。
“金银花新品种含有大量花青素,反季节移栽到这里后,亩产量比普通品种高40%。”康伯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圣波说,这些金银花收获后,可以提炼多种对人体有益的保健品,经济效益很高。金银花、枸杞、玫瑰花、木瓜、牡丹、芍药等六大类226个品种也将尽快投入产业化生产。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景海春说,目前黄三角农高区搜集保存耐盐种质资源1.8万份,筛选评价育种材料6000余份,初步选育黑小麦、藜麦、航天大豆、苜蓿、燕麦等耐盐新品种(系)37个,示范推广9.2万亩,亩增效益15%-20%。
“以往这个时节,盐碱地上基本一片枯黄,现在这片土地还有超过一半的面积仍然郁郁葱葱。”站在黄三角农高区的苜蓿种植试验田前,罗守玉说,通过科学育种培育耐盐适生作物,他们给白茫茫的盐碱地装点上不同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