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CPI和PPI构成看全球通胀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21-11-13 09:00:30


 
  近期,欧洲能源出现短缺,已经从电力市场蔓延到煤炭和天然气市场,煤炭、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急剧上涨,推动原油价格再度上涨,能源价格的上涨和传导将在近期的CPI和PPI中体现出来。

  在金属市场,二季度全球铁矿石、铜价格均创历史新高,带动相关商品价格上涨,成为推高PPI的另一主要大类。

  预计明年仍将保持较高通胀

  文章分析,随着疫情的缓解和经济的重启,为应对通胀压力,主要国家会有政策方面的调整,但最终反映到消费物价水平上还需要时间。在消费品供应出现实质性恢复前,明年主要国家CPI还将维持较高水平,CPI阶段性高位可能持续一年时间。由于今年二季度是很多大宗商品价格的多年高位甚至历史高位,预计明年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大概率会出现下降,届时PPI将会回落,但回落幅度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具体分析来看:

  一是主要经济体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当前,美联储以经济恢复、充分就业作为首要任务,而8月非农就业数据和CPI均不及预期,加息的紧迫性降低。数据显示,8月美国CPI环比涨幅为0.3%,低于6月与7月的数据,也低于此前预期的0.4%;同比则为5.3%,低于预期的5.4%。8月非农就业人口新增23.5万,创下今年1月以来最小增幅,且远低于市场预期的新增75万。

  即使美联储11月开始缩减购债,但仍强调缩减购债的时机对加息没有直接信号意义,这表明缩减购债不代表其政策出现实质性调整,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将是渐进的。缩减购债和明年加息的可能性会给大宗商品价格带来下降的压力,而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市场预期、与疫情和经济重新开放相关的商品供需恢复情况、物价上升速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

  二是疫情带来的供应失序尚未缓解。多波疫情冲击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致使供需严重错位,久久不能缓解。全球重要港口的拥堵和运费飙升,就是供需失序的体现之一。在大宗商品市场,企业生产、运输等多环节均受到疫情冲击,运费高昂、物流效率低下带来的生产受限,对供应带来严重影响。此外,疫情和政治因素使得一些国家提前重新布局产业链,也增加了供需错位带来的价格波动。供需的再平衡同样需要时间,因此预计消费品价格回落可能延后到明年后期。

  三是能源价格使全球物价水平保持在较高位。成品油、天然气、电等能源作为发达国家CPI的重要组成部分,权重较大。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即使按照当前价格水平计算,这些商品的价格同比涨幅仍然较大,影响CPI维持高位。当前国际原油价格涨至每桶80美元上方,如果今年后期和明年一季度继续保持当前价位,必然成为支撑通胀水平的重要品种。另一个重要能源天然气即将开启消费旺季,全球各国都在抓紧时间为冬季储备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形在短期内难以缓解,高价位可能持续整个冬季。另外,不少国家选择天然气作为发电燃料,天然气价格提升的同时会带动电价上涨。

  四是预计主要国家PPI在明年二季度会有显着回落。随着供应的逐步恢复,预计除能源外,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仍将继续回落,超越5月价格高点的概率不大。在高基数的影响下,明年二季度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会出现同比负增长局面,带动全球主要国家PPI大幅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