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韩建交30周年 公共外交新探索
http://www.CRNTT.com   2021-11-15 09:48:12


中方会议现场(图片来源:视频会议截图)
 

  济州和平研究院院长韩仁泽认为中韩关系已经过了最初建交时的单纯甜蜜期,现在的关系更倾向于是“爱憎”,但是重要的还是要继续保持合作。不同于上述专家的观点,韩仁泽以济州岛地区为例,认为交流的扩大有时不一定会改善关系反而会恶化关系。尽管近半数韩国人认为近邻中国的崛起将不一定有益于韩国并且韩国与美国一直以来都非常亲近,但是在调查中韩国人还是更加倾向于在中美之间中立,而中国应该使得这种中立情绪长期保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提出中韩之间经济领域长期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因此相比起其他领域分歧更小。对于如何在中韩建交30周年之际,将两国经济领域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张宇燕提出了“一条主线、两个领域、三个维度、四个重点领域”的建议。以中韩经贸关系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贸易投资与货币金融两个领域,国内、双边、多变三个维度共同建设,特别关注数字、绿色、货币、FTA四个领域。

  在短暂的茶歇后,由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丁一兵与成均馆大学东北亚学术院院长金庆浩共同主持本场研讨会的第四部分,主题为中韩公共外交与中韩国家形象塑造的专家圆桌会议。在该部分中韩双方各派出两位专家发表主题讲话。

  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郭锐讨论了城市外交在中韩公共外交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发展的未来。郭锐提出中韩城市外交发展平稳向好,但是目前依旧存在着理念落后、同质化高缺乏特色、民间参与力度有待加强、交流内容有限等问题。面对新时代城市外交,中韩两国应当革新理念、突破思维瓶颈,创新模式、加强制度合作。

  韩国外国语大学林大根分享了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回顾与展望相关内容。在简要回顾了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之后,提出尽管两国文化交流在“量”的方面取得了风速发展,但是在“质”的方面依旧面临着交流不对称、文化交流出现抵制心理、文化交流受到其他外部因素影响等问题。中韩两国应当克服萨德问题带来的遗留影响,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更加健康地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