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广西来宾:公共文化服务“送上门”
http://www.CRNTT.com   2021-11-24 10:08:27


  中评社北京11月24日电/据新华社报道,“今天学习了黄泥鼓舞,我觉得非常开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中心小学学生赵茹欣说。近日,来宾市少数民族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来宾市群众艺术馆的老师来到六巷乡中心小学开展黄泥鼓舞教学,志愿者们详细示范了黄泥鼓舞的动作、走位和姿势,幷带领学生们一起排练。

  今年以来,来宾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织市各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深入来宾市学校、社区、村屯开展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系列活动5000多场。

  在来宾市忻城县,“心诚”文化志愿服务队到易地扶贫搬迁点——城南社区,开展了“文艺进社区”曲艺培训班。“学习曲艺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搬出来后不仅居住环境变好了,休闲娱乐方式也更多了。”搬迁户李小艶说。

  “今晚和大家练壮欢山歌,为接下来村里举办的晚会做准备。”白天打理自家的果园,晚上带着孩子到村里的文化长廊排练,来宾市象州县马坪镇大佃村村民覃文静的一天过得很充实,她说,村里每年举办各种文艺表演几十场。

  大佃村是一个壮族村落,地理位置偏远,以前村民很难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由于根基浅、底子薄,长期以来,来宾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力量十分薄弱。”来宾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莫远征说。与之相对的是,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群众喜爱体育、文化、艺术等,每次搞活动,观众都挤得满满当当。”

  为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造血功能”,来宾市启动了“十百千”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每年在全市培养10名文化领军人物、100名县乡基层文化骨干、1000名农村文艺骨干。“他们通过志愿下乡展演、培训等方式,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莫远征说。

  “阵地建起来了,骨干培养出来了,各类民间艺术团体不断涌现。”来宾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廖燕玲说。<nextpage>

  截至2021年10月底,来宾市共有各类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2500多支,成员近6.4万人,他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现在歌声、舞曲声代替了以前的麻将声,人民群众文明程度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象州县政法委书记韦建红说。

  廖燕玲介绍,下一步来宾市将持续围绕群众所需所求,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改革,让群众享受更多“上门”服务,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