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LSE否认有蔡论文口“试委”员名单和报告
http://www.CRNTT.com   2021-11-29 14:24:43


ICO发送给理查森(Michael Richardson)的判决通知。(照片:林环墙脸书)
 
  以下为林环墙脸书全文:
  
  #LSE的最高权力机构否认持有蔡英文博士口“试委”员名单及口试报告

  这样高层级的否认是出自英国“伦敦政经学院(LSE)校务评议会”(Council of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也等于是间接自承LSE内部有一撮人在里应外合,提供造假文件,配合蔡英文做掩饰诈骗博士学历的跨海串供。我把这个理应外合的跨海串供简称为稍后大家就会明白的“海恩串供事件”。

  为什么会这么论断?我等一下会做分析,也会提供一份我未曾公开的电邮佐证我的分析。至于LSE校务评议会所谓“否认持有”(“denied holding” ), 实则那是一种卸责的遁词,因为这一份新公开的电邮也会佐证:蔡英文根本就没有参加过1983年10月16日星期天的博试论文口试。

  目前LSE最高层级的否认持有已正式进入英国独立机构“资讯特任官办公室”(ICO: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 的判决文。这份判决文是由ICO的资深个案调查官叩松(Roger Cawthorne)所签署,而我们调查论文门的海外斗士美国人理查森(Michael Richardson) 昨日(11/26/2021)才刚刚收到。ICO发送给理查森的这份判决通知共有5页,判决主文就写在第一页共有三点(如附文件)。我把这三点判决文翻译如下:

  1.关于申诉人(理查森)要求揭露当时蔡英文女士(目前是台湾“总统”)的博士论文口“试委”员及口试报告,伦敦政经学院校(LSE)务评议会否认持有这些讯息。

  2.ICO调查官,基于权衡各种可能性,判决伦敦政经学院并无持有被要求公开的讯息。

  3.ICO调查官不要求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上面判决主文显示,ICO是认同LSE校务评议会的说词,也因此不会有要求LSE公开相关资讯的要求。乍看之下,理查森是吃了闷亏,但其实不然。

  殊不知在LSE的最高权力机构向ICO正式否认它持有蔡英文的所谓“博士口“试委”员”等讯息之前,LSE内部的法律团队(LSE Legal Team)代表人海恩(Kevin J. Haynes) 早在去年(2020)12月18日就提供了两位口“试委”员(Michael J. Elliott 和 Leonard H. Leigh), 透过台湾驻英代表处转交给“法务部”。既然LSE校务评议会都已否认LSE持有蔡英文的博士口“试委”员及其他相关资料,那么属于LSE法律团队的海恩先生又是如何无中生有,虚构出两个博士口“试委”员给台湾的“法务部”呢?

  这个“海恩串供事件”就是“蔡英文论文门”衍生英国“伦敦水门案”的一部份剧本,它不仅在掩盖真实资讯,更在虚构造假资讯。加上力挺假博士的施芳珑女士在伦敦收受45万英镑(当时汇率:折合100万美元)的匿名金流,这个“伦敦水门案”的严重程度已远远超越2011年LSE爆发的“卡扎菲论文门”丑闻。

  这个“海恩串供事件”突显两个滥权违法的大问题:

  第一、蔡英文的所谓1983年10月16日星期天的所谓“博士论文口试”根本就是虚构的。在过去,我们已公开提出许多反驳的佐证。现在,我提出一个更直接的电邮证据来证明。前年(2019)6月17日,我收到一份很重要的电邮(如附),来自伦敦政经学院的学术服务谘询经理威尔森(Clive Wilson)。这位经理在电邮理说(请看划红线部份):照规定论文指导教授应该缴回一本蔡英文的论文至LSE图书馆,但缴回这件事从未发生。蔡英文捏造Michael Elliott 是他的论文指导教授,但是LSE图书馆却从未有这位所谓“指导教授”缴回论文的任何纪录。为何如此?很清楚,因为蔡英文从未完成一本真正合格的法学博士论文。这也是为什么伦敦大学总图书馆及高等法律研究院(IALS)图书馆也都没有这个假博士的论文入馆纪录。

  第二、既然LSE校务评议会都已否认持有蔡英文的博士论文口“试委”员资讯,那么伦敦大学又怎么会有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