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15日电/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中央的上述新表述,传递了楼市调控新动向。
中国网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文章表示,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其相关产业链条较长,称得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进行更加科学精准的调控,不仅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也可以通过产业链条传导,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并推动疫情冲击下的整个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不仅如此,房地产业还关乎民生福祉。安得广厦千万间,扩大住房保障受益人群,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4934亿元,同比增长7.2%;商品房销售面积1430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3%;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66597亿元,同比增长8.8%。在疫情冲击下,房地产业慢慢走向复苏,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比如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务问题较为突出等。特别是,近期房地产市场的放缓迹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地区出现房价下跌和购房观望情绪。
文章指出,针对当前房地产业发展现状,中央的新表述既涉及民生保障,也涉及产业发展,其目的在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尽管“房住不炒”没有再次被提及,但中央的新表述绝非意味着要放弃“房住不炒”的政策取向,而是在此基础上从房地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政策微调,从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避免房地产市场快速下行拖累整个经济恢复发展。
因此,对于近期较为冷淡的楼市,以往的偏紧政策将会适度松绑。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释放长期资金1.2万亿。今年1-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国内贷款20148亿元,同比下降10.0%。由此,这次全面降准,对于“钱紧”已久的房地产业来说,能够缓解当前融资紧张的困境。前不久,中国证监会也表示,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资金可用于出险企业项目的兼并收购,同时明确提出,金融市场将继续为房地产提供融资渠道,积极满足房地产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和金融形成良性循环。可见,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楼市有望回暖。
政策利好是为了支持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一段时期以来,为了打击楼市中的投机行为,各地相继出台趋紧趋严的调控政策,像是有的地方提出严格执行个人购买首套商品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0%规定,第二套商品住房首付比例提高到50%。这类调控政策,的确有助于遏制投机行为,但类似“一刀切”的做法也可能会伤及合理住房需求者,也就是对住房有刚需的人。就此,中国银保监会近日表示,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行业和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从这可以看出,楼市调控是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利好合理住房需求者,体现了精准施策。
需要指出的是,楼市调控政策的微调,并不意味着防风险退居末席。相反,防止房地产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始终是楼市调控的一条主线。房地产业多年来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发展模式,不但给自身带来经营风险,也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等连锁反应,无助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因此,“房住不炒”是始终要坚持的,中央传递的政策利好信号以及相关调控政策的微调,将有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本身就体现了防风险的应有之义,避免过度依赖房地产业发展经济而衍生各种风险。
文章认为,中央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的新表述,释出的楼市调控新动向,总体上有利于楼市回暖。但政策利好主要是向民生倾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来稳产业、稳经济,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疫情冲击下的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和持续恢复,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