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应对家庭结构变迁,创新居家社区养老
http://www.CRNTT.com   2021-12-19 15:24:06


 
  为应对代际居住模式变迁对居家养老的影响,我国一方面鼓励和促进多代同居模式的回归,另一方面推进家庭养老责任的“社会化”,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此外,护理补贴、减免遗产税或房屋税、购房优惠等也是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的常用政策举措。面对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现状,这些举措为老年人投靠子女消除障碍,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就提出为外地老年人投靠子女提供“户口安置、医保结算”等便利。户口含金量较高的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也为外地老年人投靠子女落户提供了通道。截至当前,异地就医的住院费用已经实现直接医保结算,普通门诊费用的跨省直接结算正在27个地区开展试点。

  健全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创新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模式,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应对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重要手段。社区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有效补充,减轻了家庭养老的压力,可以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急救、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我国当前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仍然存在覆盖范围不足、服务能力有限、专业人员缺乏、多样化和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各级政府正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完善社区养老基础设施;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以需求为导向,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合理配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舸(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