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强化创新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引领
http://www.CRNTT.com   2021-12-21 09:20:36


 
  二是依托创新改善外贸外资结构、强化国际合作,优化了国际经济循环。从外贸结构上看,中国高端制造业零件设备占进口的比重,以及机电产品出口和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持续提升。据测算,中国中技术到高技术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在2007年达峰至0.45后,逐步下降至2020年的0.31,但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从70.8%上升至83.3%,显示出比较优势指数长期处于1.2至1.4的水平,还在一些年份超过部分发达经济体,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势逐步提升。

  三是以创新助力补短板和锻长板,推动了国内国际循环关系的调整。近年来,我们将实现多元化供应作为提升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途径,着力在信息安全、操作系统、高端装备等关键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同时考虑推动部分外需向内需转化。这不仅有助于积极应对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而且能有力推动国内市场供给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在中国设立生产工厂或研发中心,表明较为灵活的创新制度和强大的内需市场使中国已经成为部分成果商业化的首选地、必选地、最佳地。

  重点是加强体制机制保障

  文章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需增强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强顶层设计,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方面,需进一步健全以创新提升国内循环的体制机制,实现创新链条自身循环的畅通,也为产业等层面的循环赋能,促进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要不断完善有利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形成持续稳定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强化国家战略和应用需求牵引;不断完善促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强化市场化机制在科技资源配置改革中的作用;不断完善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耦合的体制机制,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大中小企业深度融通,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需求出题人、牵头实施人与主要获益人;不断完善畅通创新链循环的配套机制,围绕中试熟化、价值实现、反哺科研等关键环节,形成有利于中试基地建设运营、国有资本便利退出、转化收益创新运用的体制机制;等等。

  另一方面,需进一步完善以创新优化国际循环的体制机制。以国际创新合作与治理协调为重点,提高开放创新的总体效能。建议进一步健全基于国际合作的开放创新的体制机制,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跨国科技创新合作,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模式;积极参与针对前沿科技和全球问题的科技治理磋商,健全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和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共享和监管协调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优化促进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贸易和数字贸易的体制机制,继续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稳妥推进国内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与多边规则有机衔接。

  此外,还需强化创新在增强国内循环稳定性和韧性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中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打造全球最佳创新转化应用地,进一步激发创新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引领作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