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在疲弱复苏中应对失衡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22-01-03 09:46:41


 
  其次,通胀预期持续加强,特别是疫情影响下的全球贸易投资预期屡屡下挫,部分国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直线跳水,距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遥遥无期。世贸组织此前预测,
2021年全球贸易将增长10.8%。疫情波折反覆也将对物流运输及国际商旅造成影响,并将对劳动力市场、企业生产及价格产生较大冲击。此外,受各方卫生状况、公共政策和经济部门构成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经济复苏的差距持续加大。部分部门又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情况,就业与经济活动尚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市场上某些商品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加上食品与能源成本飙升,相关商品价格上涨幅度及持续时间或将远超预期。

  从全球看,虽然贸易、就业和收入等领域都保持恢复,但整体复苏依然脆弱,充满了不平衡性,包括在国家、企业、人群间的失衡现象依然存在,将最终对经济复苏效果产生实际影响。同时,疫情的冲击也将对全球经济带来某些结构性变化,部分行业、技术及经济行为等方面将与疫情前呈现较大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特殊背景下,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保守主义等社会思潮被进一步放大。美国年初发生的“国会山”骚乱事件震惊全球,政治环境反射出经济社会中的脆弱性其来有自。从整年来看,美国对中国在防疫、疫苗方面的经验与成绩视而不见,反而在“疫苗联盟”等方面走出了分裂全球的路径。两个大国若无法合作,只能使保守主义下的社会撕裂进一步加剧,使全球疫情下的经济分化进一步扩大,使疫情的控制更加不易,使疫情后的复苏倍加脆弱。

  新的一年,对全球经济前景或可以保持谨慎乐观。随着疫情形势、市场需求及劳动力市场等恢复趋稳,供应方压力将有所缓解。预计,通胀将在2021年年底至2022年年初达到峰值,并在2023年左右逐步下降至3%左右。但也必须注意,多种失衡与差异加剧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和下行风险。

  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是公共财政改革的机遇,这将对未来经济结构更新产生深远影响。但大部分国家对此评估与准备不足,中期政策设计不足,如疫情期间的债务增长是维护经济稳定的必要措施,但有必要将财政支持重新分配给投资领域以支撑中期增长,特别是在教育和基础设施领域。就目前情况而言,部分国家仍然缺少公共财政的中期使用计划。各国政府需清醒地认识到,清晰、健全和负责任的财政框架将有效巩固更强劲、更迅速的经济复苏,并减少失衡风险。此外,疫情让人类更加关心健康与环保。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日益增长的减排雄心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失衡,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投资仍有待加强。

  未来,各经济体须将重点放在应对经济前景中的不确定性,和复苏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通胀压力等方面,对疫情防控、供应链受限、通货膨胀和公共政策失调等风险给予持续关切。在世界如此脆弱之时,我们更需要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加强合作,应对不平衡。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万喆(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