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全球仍处在中低速增长轨道
http://www.CRNTT.com   2022-01-06 08:55:23


 
  不过,尽管从企业层面和大国博弈层面上看,有人在拉扯全球供应链朝着逆全球化方向偏离,但至少2021年的现实并不支持上述判断,特别是和中国有关的数据提供的更是反例。个中原因主要在于中国持续且坚定的开放政策和市场规模。上海美国商会和普华永道中国2021年9月的调查显示,在338家受访公司中,78%表示对本公司未来五年的业务展望感到“乐观或略微乐观”,比上年同期高近20个百分点,而感到“悲观”的企业占10%,一年前该占比为18%。

  人口结构变迁加速影响深远

  人口属于中长期变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会在短期内产生重大效应。人口变化主要体现在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族群比例以及人口跨境流动等方面。人口预测是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重要计划和风险管理工具。政府需要通过短期和中期方案来估计人们对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服务的需求,帮助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融资,为未来劳动力规划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明智地投资健康研究和开发资源,了解潜在的环境、军事、地缘政治和其他风险,并实施预防或缓解策略。对从事具有长期回报投资的企业而言,人口预测同样重要。同时,普通个体也会关注是否有足够的工人缴税以支持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医疗福利。此外,人口变化还涉及国际和国家安全与稳定。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DESA)预测,全球人口将从目前的77亿人增至2030年的85亿人、2050年的97亿人,2100年达到110亿人峰值。

  从年龄结构看,工业化国家或经济体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8%,欧盟27国为20.3%,美国为16%,俄罗斯为1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11%,已迈出走向老龄化社会的步伐。与快速老龄化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爆炸。目前人口增速最快的是非洲,总数为13亿人,预计到2050年增至26亿人。年轻人口占比高可以产生人口红利,但收获人口红利必须与人力资本不断积累、储蓄率与投资率提升、能够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的体制机制改革、社会稳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相结合方能实现。

  发达经济体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巨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减少,由此可能降低潜在增长率;二是与社保和医保相关的财政支出增加,因此形成的赤字压力可能拖累经济长期增长;三是老年人创新能力与意愿下降,从而波及劳动生产率提升;四是消费需求减少,投资增长与结构均会有所改变;五是移民政策可能被迫调整,国内社会因此出现分裂;六是为数众多的老年人政治参与程度上升,各国内部政治博弈的过程与结果正在发生改变;七是自动化导致非熟练劳动力大量失业,通过让更多知识密集型任务(如分析消费者信用评级和提供金融建议)实现自动化,降低人类参与工作的必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20年最确定的趋势是人口结构的重大转变。有学者将这种转变用三种“颜色”形象地加以表述:更多的灰色(老龄化)、更多的绿色(随技术进步而来的每公顷产出增加)、更少的白色(美国和欧洲人口总数中白人的比重快速下降)。还有学者将人口转变或“拐点”理解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且高质量劳动力大幅增长的终结。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