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稳增长是应对国际风云变幻,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稳定社会大局的基础。围绕稳增长,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基础上,着重点在稳政策、稳企业、稳民生、稳预期。
稳政策。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党中央确立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随着经济运行变化,我们已经熟练地运用和储备各种政策工具,打出经济组合拳。今年我们进一步细化为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七大政策”,其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基础。这里的“稳”就是强调宏观政策的不偏向、不收缩、不碎片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政策实施更要有前瞻性、整体性,政策发力还要适当靠前。
稳企业。目前中国市场主体已达1.5亿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9%,稳定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必须依靠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聚焦“六稳”、“六保”关键环节,必须以更大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要深入推进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和落实减负纾困帮扶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留得广大中小微企业的青山,才能赢得经济行稳致远的未来。
稳民生。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今年高校毕业生首破千万,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同时,要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还要系统谋划好新的生育、养育、教育政策及其配套措施。
稳预期。预期既有生产者、消费者、投资者对经济走势的理性判断,也可能有被错误的市场信号诱导产生非理性认知而出现偏差甚至造成集体行为的合成谬误,这都会影响未来经济走势。尤其经济面对下行压力下,为改变悲观情绪,政府在宏观层面要适时而变,精准施策,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有效畅通市场信息,加强舆情引导,坚定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强大市场力量。我们始终强调中国经济韧性强、制度优势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是非常必要的。
创新宏观政策 激发新动能
文章指出,应对当前经济面临的新的下行压力,关键是要灵活运用和创新宏观政策工具,全力激发各方面创新活力,充分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
创新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这两年,我们应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周期,坚持宏观政策独立性、自主性,不搞“大水漫灌”,以稳促进,以进促稳,不断创新宏观政策手段,加强政策工具箱储备,有效推进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取得了有益经验。目前重点是要把握好政策实施的时度效,加强各类政策协调联动,形成系统集成效应,尤其是要积极做好政策出台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及时出台有利于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
强化投资消费动能。要顶住当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重点是要实施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更有针对性地扩大最终消费和有效投资。在有效投资方面,要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实施。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落到具体项目。加快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加紧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重点安排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撬动更多社会投资,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进一步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扩大消费方面,以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新型消费发展为重点,补齐城乡流通短板,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巩固和扩大基础性消费、升级类消费,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扩大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培育壮大智慧零售、数字文化、智慧旅游等消费新业态。
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要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要着力在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等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力争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关键环节上实现重要突破,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制度建设探索上取得积极进展,为加快构建畅通的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
增强干事创业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党的基本路线,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必须有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切实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确保执行党中央战略决策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慎重决策、慎重用权,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既要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又要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