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动力电池火爆背后或临调整窗口
http://www.CRNTT.com   2022-01-21 10:43:02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2021年资本市场投资热点,动力电池产业在2021年末至2022年初迎来了一波深度调整,2021年12月10日至2022年1月10日间,累计下跌幅度超过17%。多家券商机构表示,受前期涨幅过大影响,2022年的锂电池产业或将迎来调整期。

  三大不确定性值得关注

  一边是乐观的发展预期,一边是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动力电池行业的“割裂表现”主要受到三大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一是关键原材料在外,供应链存安全风险。尽管从全球来看,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具有相当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现有技术路线下,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中所含的锂、钴等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而这也是为什么2021年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诸多龙头企业纷纷“目光向外”找矿的原因。

  “全世界钴储量集中在刚果(金)、澳大利亚等国家,能否稳定供应存在诸多变数。”杨凯说。

  与此同时,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也导致动力电池产能应用出现“肠梗阻”。

  蜂巢能源首席运营官何胜奎表示,国内动力电池厂家对锂矿的加工能力是充足的,但锂矿的供应则显短缺。“现在一些厂家在囤货,进一步加剧了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所以,看似各家的产能规划非常惊人,但能否兑现还要打问号。”

  二是颠覆性技术何时实现存在问号,盲目扩张容易“打水漂”。近年来,固态电池、无钴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概念层出不穷。“包括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在内的技术路线实际上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杨凯表示,近年来,虽然不时有企业宣传在电池的颠覆性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真正量产并获得市场认可的还不多。“大家都看到了短期突破的希望,但短期是多短?三年还是五年,实际上没人说得准。”

  值得注意的是,先发的日韩等电池龙头企业已经在多个技术路线上做好了专利布局,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若想“换道超车”或面临更大的技术挑战。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在“1GWh产能需要近2亿元投资”的背景下,企业产能扩张应该把握好节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