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日本研制电磁轨道泡 技术发展如何?
http://www.CRNTT.com   2022-01-21 11:28:04


 

  美导弹防御局于2018年9月首次公布了“高超声速防御武器系统”(HDWS)项目,并于2019年9月选取了5个较为可行的方案(包括4个动能拦截方案和1个定向能拦截系统方案)授予合同开展概念改进阶段研发。综合分析这5个方案内容来看,对高超声速导弹的拦截手段仍以发展动能拦截器为主,而且是基于现有的反导拦截弹,比如在“标准”-6、“萨德”、“标准”-3等基础上发展用于对付高超声速武器的拦截弹,在滑翔段/末段拦截中程高超声速导弹,融入现有的反导系统。

  从上面方案来看,在新概念武器中,只有定向能武器拦截方案获准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而电磁轨道炮未受青睐。笔者认为,这与电磁轨道炮还未达到实用化有关,基于现有的反导拦截弹研制反高超的拦截弹是技术跨度相对较小、成本较低的选择,这也反映了美国急于形成反高超能力。2021年,美国海军在电磁轨道炮研发方面虽收到950万美元拨款,2022年其拨款却为0,其电磁轨道炮项目研发也少有进展披露,分析认为,美军的电磁轨道炮项目有可能已经进入停滞。但这并不代表电磁轨道炮未来在反导或反高超领域没有用武之地,一旦相关技术得到解决,美国还是会重新考虑电磁轨道炮。

  日本电磁轨道炮技术发展如何?

  日本很早就关注到了电磁轨道炮,上世纪80年代,日本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发这种新概念武器,在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主要着眼于利用等离子体电枢实现超高速,当时的研发成果有7.45千米/秒的纪录。之后,由于等离子体电枢的导轨烧蚀、脉冲电源等遇到技术瓶颈,实用化研究基本没有进行。2000年左右日本完成了简单的低速加速装置,探讨了利用固体电枢的性能。

  2010年,日本防卫省开始着手研发用于近程防御的小口径电磁轨道炮系统。在2015年时,日本防卫装备厅就研发了16毫米的小口径电磁轨道炮,在炮口采用弧形设计有效减少发射对炮口的烧蚀。2016年,防卫省在此前小口径电磁轨道炮的研制基础上,开始实施40毫米口径的电磁轨道炮的研发,目标是初速度达到2000米/秒,并达到120发以上的耐久性。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后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