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韧尔东西南北风——中国经济“韧实力”观察
http://www.CRNTT.com   2022-01-29 09:34:14


2022年1月14日,消费者在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选购化妆品。(图片来源:新华社)
 
  除了推进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中国政府还着力加强宏观调控能力,使经济治理优势成为中国经济“韧实力”的重要动力源。

  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导致物价飙升,在一些国家,通胀指标甚至创下数十年新高。

  相比之下,中国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跨周期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中国把应对短期挑战与推进中长期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注意防范政策“后遗症”,不仅保持了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而且物资供应整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经济学家观点,认为中国是疫情暴发后通货膨胀的疏解通道而非通胀源头。许多中国工厂吸收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这有助于缓解世界其他地区的消费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中国在总量政策上没有搞“大水漫灌”,在结构政策上推出直达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定向调控工具,在帮助实体经济纾困减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备的产业链体系、超1.5亿户市场主体和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国内市场,也为中国经济应对全球性冲击筑牢了防护堤。

  在刚刚过去的新年假期,福建德化最大的陶瓷出口商之一顺美集团见证了火热的销售业绩。带有西洋工艺的日用陶瓷杯等产品受到外商欢迎。“今年订单明显比去年增加了不少,增幅在30%左右。”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说。

  海关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创历史新高。全球“缺芯”“缺箱”的背景之下,中国凭借产业链优势快速适应市场变化。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33.3%,金属集装箱产量大增110.6%,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高达145.6%。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