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冬奥筹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http://www.CRNTT.com   2022-01-31 10:09:56


1月21日,涂装“瑞雪迎春”的冬奥列车驶过河北张家口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当日,冬奥列车开启赛时运输服务。(来源:影像中国)
  中评社北京1月31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新春佳节临近,冬奥大幕将启。“冰丝带”“雪游龙”……一座座造型优美、气势恢宏的场馆设施展示在世人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谋划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将举办重大赛事同服务全民健身结合起来,带动首钢、延庆、张家口等重点区域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

  6年多来,发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牵引作用,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谋划冬奥场馆赛后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新建场馆还是场馆改造,都要注重综合利用和低碳使用,集合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

  坐落在北京中轴线上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北京赛区标志性场馆。馆内采用1.2万平方米的全冰面设计,其中外圈的400米冰道将承担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场芯部分特意设计两块标准冰场,可同时容纳2000人上冰,在赛后能用于举办冰上培训和娱乐活动。

  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是国内第一条符合冬奥会标准的雪车雪橇赛道。该赛道最大落差约150米,滑行时速可超过130公里,甚至还有360度回旋弯道。赛道预留了大众体验出发口,便于冬奥会后在专业安全保障前提下,大众体验雪车雪橇项目。

  在冬奥筹办过程中,一些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改造升级,焕发新的活力。“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具备冰上、水上赛事以及大型活动的承办条件,可实现四季运营;五棵松体育中心只要6个小时就可以实现“冰篮转换”;国家体育馆有了新昵称“冰之帆”,场馆照明系统还能切换成篮球、体操、马术等其他比赛模式。

  大型体育赛事的场馆赛后利用是一个难题。中国建设者精心打造的一系列场馆设施,兼顾赛时需求和赛后利用,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典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