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节目背后故事鲜为人知:冬奥会开幕式诞生记
http://www.CRNTT.com   2022-02-05 10:44:03


 
  用光影艺术讲中国故事

  “43秒!”陈婧玮在工作日志上记录了冰立方升起、降落的时间,各种精确到秒的数字,在她的日志上记得密密麻麻。

  北京酒仙桥,黑弓Blackbow办公区,一台台电脑前,是一双双专注的目光,过去的几年,这家公司的200余人投入进开幕式的数字内容制作中,不分昼夜。

  王志鸥向我们展示了开幕式的数据量——开幕式所有环节做了共5800多秒、29万帧数字内容,“鸟巢”地面即冰面分辨率为14880x7248,“鸟巢”竖屏即冰瀑分辨率为2560x7328,整个开幕式视觉效果数据量约等于15个IMAX的制作量。这在奥运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王志鸥和众多视效艺术家、机械工程师、程序员合力在开幕式现场创造了一个个视效奇观。在五环环节,冰瀑上出现一滴中国水墨,这滴水墨就做了上百版,王志鸥说:“我们运用AI图像算法,机器学习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制作水墨纹理特征模型,以此生成风格化的山水图像。”他透露说,水墨幻化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并不是简单还原水流的效果,而是水纹中要透露出中国画的感觉。

  上升又降落的冰立方,这是王志鸥带领团队设计的三维数字装置,实现了技术创新的五面裸眼3D效果。24道激光射向冰立方,在巨大的冰立方上雕刻历史,从往届冬奥会一直到北京冬奥会。王志鸥说,冰立方里,神来之笔描绘出各种冰雪运动,从第一笔开始一直到北京2022年冬奥,这些神来之笔正是由北京印刷学院水墨动画专业的师生用水墨动画一帧帧创作而成。这也是奥运历史上首次以水墨风格呈现冬季远动项目。

  为了实现激光和光影互动,在内容制作上,视效团队遇到不少挑战。王志鸥透露,视效团队做了两万多张效果图,“我们开发了一套编程程序,能把每一秒的视频信息变成点位信息,这样激光就能围绕五环进行转动。”因为激光机器距离冰立方上百米,激光的调焦很难精准,从每天晚上十点开始到凌晨两三点,技术人员都要一次一次地进行调试,直到点位精准。王志鸥说,随着技术测试的深入,为保证机械设备在43秒内完成上升,冰立方的尺寸也进行了优化调整,最终将高度降低为10米,保证了最终的完美呈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